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這種改革不是沈凝雲願意看到的,因為波斯、阿富汗都是有點龍脈的國家,民眾反抗意識強烈。要想讓這兩個國家臣服於********的經濟殖民統治,就必須壓制他們的人和,不讓這些國家透過改革覺醒民智。而波斯王朝的統治模式卻是非常不錯的,只要稍稍改革一下,就非常符合經濟殖民的需要。

當天,西北外交部向英國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英國立即停止在阿富汗和波斯的一切軍事活動。

頓時全世界的目光馬上被吸引到了中東地區。

中英的博弈再次展開。

第278章 揮兵波斯

此次英軍入侵阿富汗,已經是對阿富汗的第三次入侵。

第一次英阿戰爭發生於1839年。19世紀30年代,阿富汗經曠日持久的封建割據和內戰,終於由多斯特?穆罕默德統一了全國。這時,已控制了大半個印度的英殖民者為把阿拉入其軍事同盟,不斷對阿進行間諜活動。沙俄也加緊對阿滲透,並騙取了阿統治者的信任,使阿倒向了沙俄。英隨即以“俄國威脅”為幌子,加緊進行戰爭準備,決心出兵阿富汗,推翻阿親俄政fu,扶植傀儡政權。

1879—1881年英殖民者又進行了第二次侵阿戰爭。19世紀70年代,英俄兩國在阿富汗南北兩翼不斷進行侵略擴張,將邊界向前推進直接與阿領土接壤,對阿構成新的直接威脅。

阿為尋求庇護,接受了沙俄提出的包括出兵援阿等條款的條約草案,拒絕了英國使團來訪。英殖民當局不能容忍阿與俄結盟,便以使團遭拒為藉口出兵侵阿。1878年11月,英殖民軍3。5萬人分3路入侵阿富汗。阿統治者一心指望俄國援助,採取不抵抗政策,有意將5萬人的軍隊分散在全國各地,企圖讓英軍深入國境,迫使沙俄實現出兵援助的諾言。由於阿實行這一指導思想,使得阿軍防守十分薄弱。南路殖民軍向坎大哈推進,一路未遇抵抗,於1879年1月8日輕取該城;

中路殖民軍在派瓦爾山口受阻,後迂迴阿軍側後迫其後撤;北路殖民軍在開伯爾山口遭阿軍炮火猛烈轟擊前進受阻,但當夜阿軍奉命撤退,殖民軍順利佔領了賈拉拉巴德。阿大片國土淪喪,請求俄國出兵。但沙俄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不願在阿與英國攤牌,因而拒絕出兵。阿成為英國的附屬國。

《甘達馬克條約》的簽訂激起阿國內一片義憤。9月8日,喀布林爆發人民起義,憤怒計程車兵和群眾包圍殖民者官邸,殺死了英國總督。喀布林的人民起義點燃了全國抗英烈火,許多部族紛紛組織抗英游擊隊。在喀布林市郊,不少農村婦女拿著鐵鍁、斧頭、馬刀參加抗英軍作戰,使侵略者每前進一步都付出慘重代價。10月12日,殖民軍再度佔領喀布林,對愛國者和廣大市民進行瘋狂的報復。各地抗英武裝以加茲尼為基地,對喀布林形成包圍,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並挫敗了殖民軍對加茲尼的進攻,給敵以重創。1880年7月27日,抗英軍2。5萬人在坎大哈附近與殖民軍一個旅遭遇,打響了著名的邁萬德會戰。抗英軍在兵力火力上均佔優勢,戰鬥開始後,抗英軍首先以炮火壓制敵兩翼的炮兵和騎兵,掩護步兵前進。爾後步、騎兵緊密配合,乘勢發起猛攻,打得殖民軍潰不成軍,只是援軍趕到才免遭全殲。抗英軍乘勝向坎大哈進軍,喀布林殖民軍也被10萬起義軍包圍,英殖民當局調來大量增援部隊才把抗英軍鎮壓下去。在阿人民的英勇抗擊下,英殖民軍到處捱打,四處碰壁,被迫同阿富汗統治者簽訂妥協性協定,同意阿內政自主,但外交受英控制。1881年4月,殖民軍放棄了侵佔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

英國的殖民,儘管有先進的槍炮,但是隻要民眾敢於反抗,英國人沒辦法獲得殖民利益,反而會不斷遭受損失的情況下,英國的殖民就不足為慮。

第三次入侵阿富汗,歷史上也是以失敗告終,不過相比之下,此時的英軍兵力更多,而且還有不少的戰車和飛機都投入到戰場上,而阿軍的裝備則比較落後,還在大量使用冷兵器,儘管也有槍炮,但不夠先進。

所以這次英國在阿富汗的入侵行動,沈凝雲也不確定在不干涉的情況下,英軍能否取得殖民戰爭的勝利。

“讓英國人和阿富汗先打著,我們先解決禮薩汗。”沈凝雲指示道,反正英軍和阿軍不管打成什麼樣,都可以在關鍵時刻出兵。到時候輕易的就能解決英軍或者阿軍。

反倒是禮薩汗必須先解決。

西北政fu的交涉,並未起到什麼效果。

這一次英國鐵了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