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民國的電風扇在設計上也更為時尚,看起來就高階大氣上檔次,而且質量確實也好。儘管效能差距不大,但是中華民國出口的電風扇就是賣得貴,偏偏還市場反應良好。
電器的最大出口市場,就是歐洲了。
歐洲這個時候有錢人很多,儘管戰爭導致很多產業都轉移到美國去了,但是歐洲依舊是民間財富的中心。
歐洲貴族、富人也是最多的。
歐洲市場方面,隨著英國下調中國商品關稅,市場一下就開啟了。德國方面的商品進口關稅對中華民國也不高。
法國方面的進口關稅要高上許多。
中華民國的電器在歐洲市場非常產銷,就連電風扇都能做出檔次,何況是其他高階的電器,技術上歐美的電器就比不了。工業設計方面,也比歐美要美觀、時尚。價格自然也是很高的。
對於那些貴族、富人們來說,生活追求的就是高品質。
別人沒有的東西他們有,這就是品質。所以那些有錢的貴族、商人根本不在意價格問題,那些電器價格再高,也高不到哪裡去,以他們的財力來說,消費這些電器非常輕鬆的。
英國的很多中產階級也在消費這些電器,他們儘管沒那麼多的錢,但是也能消費得起,只看舍不捨得了。
英國除了大量進口中華民國的電器用於本國的消費外,還將中華民國的電器轉口到美國和英國。
儘管關稅被收了兩次,但是利潤卻依舊很大。
畢竟這些電器是奇貨可居,不愁銷路。價格再高一些,高產階級總是能消費得起的。美國和法國的高產階級也不少的。
電器的大量湧入市場,也改變了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
其中對歐美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是磁帶錄音機了,以及從中國進口的磁帶唱片。
在倫敦街頭,一家唱片店門口排滿了人。
唱片店裡放著音樂,是一首沒聽過的新歌。
“又是一首沒有聽過的音樂,這首音樂太好聽了。”
“聽說這是一家遠東中國的唱片公司出的唱片。”
“怎麼會是中國人做的音樂,這怎麼可能?”
人們議論紛紛,他們大多都是在廣播中聽到了廣告和音樂,過來購買唱片和磁帶錄音機的。
一臺錄音機,價格5英鎊,對於很多英國人來說還是消費得起的,英國的物價可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高得多。英國工人,收入普遍一年能夠達到100英鎊,是這個時代工人收入最高的國家。
那些英國主婦們,成天無所事事,於是就鬧著要提高女權。這種鬧劇變成了一種遊戲,讓英國的主婦和政fu之間樂此不疲。
對於那些英國主婦們來說,音樂是個美妙的東西。
不過蟲膠唱片太貴了,而且原材料在戰爭時期還斷貨了,印度蟲膠顯然產量也沒那麼大,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而這種磁帶唱片的價格卻是很便宜,一盒只要1個先令,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相當於是0。5銀元,這個價格實際上比較貴了,但是相比重交唱片來說卻是很便宜了。
引起購買熱潮則是因為從中華民國進口的那些英文唱片。
‘中華唱片公司’第一次進入英國人的視野,這家公司在中華民國絕對是巨無霸級別的,特別是在磁帶唱片推出後。
這家唱片公司旗下有諸多歌手,並且還包裝了幾個歐洲歌手。歌曲一首接著一首,全是沈凝雲抄出來的。
這幾個歐洲歌手因為中華唱片公司的包裝,各自推出了唱片,裡面不少經典的英文歌曲,不久之後就隨著磁帶錄音機一起風靡歐美。
磁帶錄音機因為價格還算便宜,迅速在歐美開啟市場。
磁帶錄音機的熱賣,即是因為磁帶錄音機的功能足夠方便,可以方便的錄音和播放,同時也因為中華民國推出的磁帶唱片足夠多。
向歐洲銷售的唱片中,除了那些英文唱片,還有不少中文唱片。音樂實際上是沒有國界的,只是看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如何。只要好聽,很多時候聽不懂歌詞也會買來聽。
除了賣錄音機,還可以賣唱片,持續的產生盈利。
‘‘‘‘‘
磁帶錄音機同樣也席捲了中國市場,以及中華民國的經濟殖民地市場。這次磁帶錄音機的推出,也同樣推出了大量的唱片。
這些唱片可謂是音樂的盛宴。
不同於磁帶錄音機在歐洲普遍賣到五六十元的價格,在中華民國和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