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的鋼鐵總量持續增長,快速富裕起來的老百姓,這個時候普遍開始選擇消費汽車。
除了鋼鐵有所緊缺一些之外,其他的產出倒是很充足。
例如石油、水泥、塑膠、橡膠、農產品等等,這些東西的產出卻是很充足的,其中農產品方面,糧食供應是最充足的,肉類供應方面除了西北比較充足之外,其他很多城市因為城鎮化速度較快,肉類產出的建設配套還未完善,肉食供應有所緊缺。所以這個時候是民資投資的黃金時期。
民資有大量的投資專案,很多緊缺的東西,一投資就賺錢。
例如交通,因為財團的商品生產是搞產業集約化,產業比較集中,地方分工性很強,這樣雖然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也造成運輸量較大,對交通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民資投資鐵路和公路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這個時候的鐵路卻是是極為賺錢的,因為鐵路是長途運輸的主要方式,汽車是中單途運輸的主力,而一般中程運輸也會用鐵路,因為鐵路運輸更便宜。
所以鐵路是穩賺的,那些民資自然是大肆投資。
甚至出現了一些區域性的惡性競爭,民資看哪條鐵路線很繁忙,直接在邊上再建一條,甚至是建兩三條鐵路出來,往往都還是雙軌的。
為此國會透過決議,鐵路建設路線由鐵路局統一規劃。
民資要建設鐵路,其路線畢竟經過鐵路局的同意,避免浪費性的重複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