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牛奶的產量現在年年往上翻,在乳製品的生產上,因為沈凝雲很不信任那些民企,畢竟經歷過三鹿毒牛奶事件,沈凝雲自然不是很信任那些民企,所以財團大量經營奶產品供應,私人企業要想進入這個領域,並不是那麼容易。
奶產品的供應上,漠北(蒙古)、漠南(內蒙)、西域這些省份離關內較遠,而產量又比較大,所以這些地區的奶牛的產出,主要用來製作奶粉和其他便於儲存運輸的奶產品。
而各省各地區的鮮奶供應,則在各地再進行建設。財團將下面的乳製品企業分成三家,讓他們互相進行良性競爭,同時設立嚴格的檢查制度,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確保奶產品的質量。
牛奶的生產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主要是牛奶的數量不足,後來透過從歐洲、美國、澳洲購買大量奶牛,改善了這一問題。加上自己的培育,現在基本上解決了奶牛數量太少的問題,不過由於老百姓迅速富裕,對牛奶的需求量迅猛增長,所以奶牛還是不夠用。到現在,********還在從歐美、澳洲進口奶牛。
各地的牛奶都是優先供應學校,因為每年的中央預算,教育業的錢總是極大,幾乎每年都佔到25%左右的財政收入,所以學校也能免費為學生供應牛奶。只要是義務教育的階段,每天都有免費的牛奶、雞蛋、肉類供應,為下一代提供充足的營養。
這樣的制度也讓財團不用怕各地區的鮮奶生產會賣不出去,光是學校的牛奶供應就有穩定的收入,這些收入自然是從政fu的口袋來掏錢,而且誰也挑不出毛病。
草原上的大量牛羊肉的產出,因為長途運輸不便,所以都是製作成肉罐頭、肉乾、臘肉等等耐儲存的商品供應到全國各個城鎮。而鮮肉則是從各省的養殖基地供應,那些養殖基地用的飼料基本上都是青貯玉米和豆餅、魚粉這些。
在鮮肉供應方面,還分了等級。中國人的營養觀念,絕非是簡單的蛋白質可以概括的。中國文化是以道家科學體系為根基的,講的是‘精氣神’。蛋白質頂多只能算是精的範疇,那種快速養殖的雞肉和農家散養的土雞,在蛋白質上卻是沒有多大差別,但是在補氣方面差距就大了。養神則最主要靠睡眠,好的睡眠是最好的補品,比吃人參還有效。
精氣神三品大藥都充足,人才會健康,百病不生。
養殖的肉雞,和農家土雞,儘管在蛋白質上沒什麼差別,但實際上親身吃上一次就會發現,土雞卻是非常補,氣一旦充足,就像是關緊大門,可以阻擋病邪入體,用西醫的說法就是提高免疫力。不過一旦病邪入體,則不能補氣,那樣相當於把強盜關在家裡,所以生病時是不能亂補的。
如今市場上的肉類進行了分級,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那種養幾個月就出欄的雞肉、豬肉,被劃歸為最低檔的肉類,歸為‘丁級(四等)’。
而養殖時間更長的,讓家畜自然發育成熟,但用的飼料只是一般的飼料的,則被劃分為‘丙級’(三等)。
用的飼料比較好的,但不是散養的,則歸為‘乙級(二等)’。而用的飼料又好,又是散養的,而且散養的環境又好的,則歸為‘甲級(一等)。
一般的進補,丁級只能補充蛋白質,屬於補精的範疇,這種肉類一般都是用來做菜。丙級(三等)肉類就比較補了,丙級一般也是用來做菜,但是一些骨頭可以用來燉湯了。乙級就更補精氣,肉質也更好,也可以用來做菜,燉湯進補已經是很好的選擇了。
甲級肉類因為是散養,飼料又用最好的,又讓家畜自然發育成熟,不進行任何催生,所以最補精氣,因為產量不高,所以一般都是用來燉湯進補。
在分級制度下,城市裡的肉類銷售都是財團掌控,其他人沒辦法插手進去。而鄉鎮則由私人申請經營,但是不能以次充好,一旦被舉報查實,則將被取締資格。
這樣的分級,只要有點經驗的家庭主婦,都可以分辨出肉類的等級。而且因為是財團經營,所以不會以次充好。
而從事養殖業的經營者,也就不會走進西方人那種為了產量瘋狂催生牲畜的衚衕裡。養殖經營者只要透過品質認證,品質高的肉類就能賣到更高的價錢,避免他們被無良養殖場擠垮。
而普通民眾進行肉類消費的時候,也就有更好的選擇。生病了,可以吃丁級的肉類,這種肉類只補充蛋白質,補氣效果很差,不會加重病情。而甲級肉類則是用來補氣的,沒生病的可以透過進步來提高免疫力,可以讓民眾少生病。
同樣這樣的分級,也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