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這場戰鬥再沒有任何懸念。
從萊陽之外的縣城趕過來的日軍,根本不瞭解萊陽虎頭山根據地的八路軍,到底是怎樣的一支存在。
先前的最後一次伏擊,日軍便以為那是萊陽八路軍的最終手段,直到眼前,獨立團主力徹底張開獠牙,鬼子這才意識到他們錯的有多麼離譜。
雙方根本不在一個層面。
此時此刻,八路軍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戰鬥力,無論是兵力還是火力配置,都強悍到令人日軍震撼。
第一輪炮火覆蓋下來,猝不及防的小阪信夫直接被亂炮炸死。
至死小阪信夫也不明白,那黑溜溜的類似手榴彈的東西究竟是什麼武器。
難道是八路軍新研製出來的武器?
自然不會有人告訴他,那是虎頭山根據地兵工廠改造生產的槍榴彈。
僥倖從第一輪火力中倖存下來的鬼子副官,原本一路上對萊陽八路軍的不屑和傲慢,此刻早已經蕩然無存,化作滿臉的驚駭。
在他看來,這萊陽地區的八路軍何止是猖狂,遠比旅團長閣下描述的更加恐怖,
此刻八路軍展現出來的實力,不說是實際戰鬥力,就連手頭的火力配置似乎都不比中央軍差,除了一些大口徑的火炮沒有出現之外。
畢竟眼前只是打一場伏擊,大口徑的火炮估計也派不上用場。
就這樣,戰鬥持續到第十分鐘,小阪大隊傷亡過半,持續到第二十分鐘,便只剩下最後百十號鬼子在負隅頑抗。
不久之後,近衛文從萊陽派出支援小阪大隊的加強中隊,外加上皇協軍部隊,終於趕到了,只是還沒有趕到地方,就在中途遭到了周衛國提前安排的打援部隊的伏擊。
戰鬥持續到當天下午,小阪大隊全軍覆沒,至於從萊陽趕過來支援小阪大隊的加強中隊和皇協軍,則是直接被周衛國安排的一個營的人馬擊退。
而這支鬼子中隊之所以可以在周衛國安排的打援部隊的伏擊下,及時撤出去,說起來還與他們對萊陽八路軍的瞭解有關。
經過這一年來與八路軍的交手,萊陽日軍指揮部的日軍軍官們早,早就根據周衛國的作戰風格,得出了許多的結論。
其中一條是:
這個周衛國不喜歡打陣地戰,喜歡打伏擊戰,不喜歡打阻擊戰,喜歡打殲滅戰。
為此,萊陽日軍情報部門曾經根據周衛國與日軍方面的多次交手,得到了這樣一份資料:
從周衛國出現在虎頭山根據地以來。
周衛國率領的國軍或者是八路軍,與萊陽日偽軍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大大小小戰鬥,一共進行了三十七次。
透過分析,日軍情報部門發現,這37次戰鬥之中,有多達27次,這周衛國都是全殲對手。
他似乎很喜歡打殲滅戰,或者說,這周衛國一般不會打沒有準備的戰,但凡出手,他都會做好萬全的籌劃,力求一擊致命,可以將目標全殲。
其中,周衛國率領的隊伍主要以小股日軍為殲滅目標,他最喜歡的獵物似乎是日軍中隊,因為這樣的目標即不會太大,讓人感到棘手,也不會太小,即便打下來也撈不到什麼油水。
透過實際作戰情況分析,萊陽日軍發現,這個周衛國打仗喜歡搞側翼迂迴,率先切斷對手的後路,再最終進行他的殲滅計劃。
所以這次趕來支援小阪大隊的這支萊陽日軍,在遭遇八路軍的伏擊之後,及時後撤,並沒有給獨立團這邊迂迴切斷後路的機會。
這也算是萊陽的日軍,被獨立團給訓練出了機敏。
說到這裡,還有一件趣事值得一提,話說萊陽方面有一支日軍小隊,因為某原因被近衛文指派到了魯中執行任務。
有一次,這名日軍小隊長和魯中方面的日偽軍,在途中遭遇了魯中方面八路軍的伏擊。
雙方進行交戰時,這名日軍小隊長竟是率領自己的小隊迅速後撤,以警惕後方出現什麼危機。
同行的魯中日軍小隊長疑惑道:“xx君,先前作戰,你為何突然率隊後撤?”
這萊陽日軍小隊長回答道:“當然是提防這狡猾的八路軍從側翼迂迴,切斷我們的後路,將咱們全殲在此。”
魯中日軍小隊長哭笑不得道:“這怎麼可能,一些土八路罷了,連正規軍都算不上。剛才你也看到了,他們的人數只有二三十個,裝備非常落後,彈藥也很稀缺,打不了幾槍就得後撤,這樣的土八路怎麼可能切斷我們的退路?更不可能將我們全殲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