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魚去看秦大母和秦母,他也想嚐嚐自己用鹽滷子做出來的戰國豆花是什麼味道。
秦大母和秦母仍舊沒理他,她們讓川和巒去試吃。
川吃了誇讚道:“好吃。”
巒則是砸吧砸吧嘴,哼聲道:“沒吃到味道呢,就沒了。”他跟伯牛一樣,直接下肚了。
在秦魚一臉遺憾的目光中,這一次做的豆花,仍舊被壓成了豆腐,沒給他嘗一口。
當然,秦大母和秦母也沒吃一口就是了。
秦大母又吩咐奴僕去把所有泡好的豆子都磨了,都做成這豆花,讓鴛媼嘗試出做豆花的滷水比例出來。
只有兩次,她就發現了,每次做的豆花厚度和稠度都不一樣,就像酸奶因為加入的酸奶劑子多少不同而最終成品有濃有淡,有稠有稀一樣,這豆花也應該很挑劑子——滷水——比例的。
她則是等著看壓好的“豆腐”是什麼樣的。
秦母問道:“為什麼要叫豆腐?”
秦魚隨意回道:“因為是像包包袱一樣的包起來的呀,阿母有什麼名字嗎?”
秦母笑道:“你按你的名字叫就是了,我沒有好名字。”
只有一斤豆子,壓根出不了多少豆腐,因此,頂多一刻多鐘的功夫,豆腐就壓好了。
第一塊壓的豆腐發黃嚴重,秦魚猜應該是第一次加的事鹽滷子的原因,那鹽滷子,即便他已經燒開,還加了清水去兌,仍舊改不了它的本色,做出來的豆腐也應該是發苦的。
第二塊,樣子就好看多了,只是微微發黃,聞著也香的很。
仍舊是鴛媼來試吃,第一塊豆腐,她只咬了一下,就直接吐了出來,對秦大母和秦母道:“這豆腐難吃的緊,再吃出毛病來,還是仍了吧。”
秦大母吩咐道:“拿去餵給府裡養的雞鴨,看看它們吃了有何反應。”
有僕人領命而去。
鴛媼又去嘗第二塊豆腐,她只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仔細品味,跟秦大母和秦母稟報道:“恭喜主母,賀喜主母,我秦家,又要添一道佳餚了。”
秦母臉上露出笑容來。
秦大母仍舊謹慎道:“畢竟是頭一次做出來的食物,誰也沒吃過,咱們家也不缺這些豆子,今日做的這些,就都餵給家中牲畜,看看他們第二日狀態如何,記得做好標記,不要弄混了。”
鴛媼和伯牛都唯唯應下。
沒有吃到豆腐的秦川和秦巒有些可惜,秦魚就更可惜了,囑咐鴛媼一定要留好滷水,若是新制的豆腐可以吃,以後就能經常做著吃了。
鴛媼自是答應下來。
眾人還未散去,門房那邊有人來報,說是一個叫木林的貨郎來找小主人,還帶了好幾個石磨上門。
秦魚忙跟秦大母道:“就是這個叫木林的,石磨是他做出來的,豆花也是看他做的。”
大母吩咐門房,道:“既是有奇人上門,請進來好生招待一番。”
門房領命而去,秦大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