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章 埃爾利希

興趣倒也不算意外。

“……所以,在得知您也在夏洛特醫院工作之後,我迫不及待的想和您聊一聊了。”

看著已經明白了的埃爾利希,約翰表情非常誠懇的說道。

得到了答案之後,埃爾利希自然也就沒有了拒絕的理由,而且能與約翰這樣優秀的醫師結識也算得上是個讓人高興的事情,所以他點了點頭笑道:“這是我的榮幸亨特拉爾先生,請您稍等一會兒,我先收拾下東西……“

……

對於現在的約翰來說,他可沒有什麼興趣突然找到一個普通人一起吃晚飯,哪怕這個人已經取得了他記憶中的成就也是一樣。

但是眼前這個人,絕對不是普通人。

19世紀末的柏林大學醫學院,確實是這個時代頂尖人才最為密集的地方,除了伯格曼這樣頂尖的醫師之外,還有著眾多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大人物。尤其是羅伯特?科赫,除了自己在未來獲得了諾貝爾獎之外,他的學生兼下屬貝林甚至比他更早,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獎。而他的另外一個學生兼下屬,跟在他之後的第三年獲得了另外一個諾貝爾醫學獎……

那個人就是眼前的這個年輕醫師,保羅?埃爾利希。

或許埃爾利希這個名字在歷史上遠不如巴斯德、科赫那麼有名,在外科醫師們心中更是遠不如李斯特那麼響亮,但是在約翰的心中,這位現在還名聲不算太響的醫師絕對不遜色與同時代的任何一位大牛!

自從巴斯德建立了細菌學的理論之後,醫師們逐漸認識到很多疾病可能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所以巴斯德成為了法國人心目中的標誌,而發現了結核桿菌的科赫被德國人推出來和巴斯德進行對抗。

經過巴斯德和科赫的幾次論戰,微生物學成為了最引人矚目的學科之一,也帶動了整個醫學的大發展。

疫苗的出現,讓巴斯德踏上人生巔峰的同時,也讓人們似乎找到了治療這些看不見的小東西的方法。但是最終他們發現,所謂的疫苗只能預防而不能治療。緊接著,在偶然的一個機會中,科赫的幾個學生髮現了“以毒攻毒”的抗血清,並進而開創了免疫學……

靠著白喉血清的發現,貝林獲得了第一屆諾貝爾獎。

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保羅?埃爾利希也是出了很大力的,但是讓人遺憾的是貝林不僅一腳踢開了北里柴三郎那個日本人,也一腳踢開了保羅?埃爾利希這個猶太人。

但是這些手段,依然無法控制細菌的感染。

於是保羅?埃爾利希下定決心,開始尋找他心中的“魔球”,想要殺死人們身體內的細菌。最終,他發明了歷史上著名的“606”,並最終因為這種藥物的巨大毒性而飽受批評,最後酗酒而死……

可想而知,當幾天前約翰偶然間從雜誌上看到了這個名字,並與1908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應起來的時候,心中是如何的驚喜?

現在的保羅?埃爾利希剛剛三十歲出頭,還沒有去科赫的手下工作,正在擔任夏洛特醫院的醫師和醫學院的副教授,而就在三年前,他剛剛發現了血細胞的酸鹼中性分類,已經展示了自己巨大的潛力。

因此當約翰打算開始“發明”抗菌藥物的時候,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這位大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