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擔心葉老師沒能及時地知道我發了信給他,於是,我馬上打了葉老師的電話,叫他去看一下他的Email,並快點回復給我。

我和信宏回到了房間,衝了個渴望很久的澡後,就躺在床上休息了。當我醒來的時候,看了看手錶,已經差不多晚上9點了。我是下午6點發信給葉老師的,現在老師該回信給我了吧。我和信宏找到了服務員,她幫我們開啟了Email後覺得我們這樣看可能會不方便,所以就幫我們列印了下來。謝過她之後,我們就回到房間裡開始閱讀信裡的內容。

“陳今蔚,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以前叫你努力學習你還不信,現在知道那些東西有用了吧。你發過來的圖片我已經看過了,我就從頭說起吧,要看完啊,不然你是無法瞭解這其中的奧秘的。”

“古迦勒底人創造了星區劃分法,這就是星座。我國古代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史記*天官書〉中記載91個。〈漢書*天文志〉中記載說:‘經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積數七百八十三星。’張衡所著〈靈憲〉中也有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為星兩千五百,而海人之佔未存焉。’順便和你說一下,我最近還在〈靈憲〉這本書裡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283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不過這個星表、星圖早就不見了,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你傳給我的圖片的確是三垣中的紫微垣。這三垣分別是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各垣都有東、西兩藩的星,左右環列,其形如牆垣,所以叫‘垣’。

你一定在嫌老師我羅嗦了,我說了這麼多你可要看完他。每個朝代的星官都會有所不同,你的那幅紫微垣應該是從宋朝傳下來的,至於其他的我想你也應該知道了。我現在在和另一位老師在做一項研究,有空你就回學校來看看我,我想我的研究你一定會感興趣的。”

我看完了這長長的又文縐縐的來自葉老師的“訓導”,心中的疑惑總算是有一些明朗了。可是看到信宏還是一臉不解的樣子,我就問他:“你還有什麼地方看不明白的嗎?”

“你的老師怎麼知道它是從宋朝傳下來的?”信宏又抓了抓頭,說:“該不會是你的老師在吹牛吧?”

“你真是的。因為只有宋皇祐年間的觀測記錄,紫微垣才共合37個星座,附座2個,正星163顆,增星181顆,不信的話你就自己數數看。”

信宏他聽了我的話之後,還真的就認真地數了起來。他邊數還邊佩服這香菸頭燙得如此絕妙呢。我想了又想,這三垣的中垣就是紫微垣,它居於北天中央,所以又叫中宮,或紫微宮。紫微宮也就是皇宮的意思。可是為什麼鄒伯父要把這紫微垣畫在了這“紅崖天書”的後面?難不成這天山上還藏著一座世人不知道的皇宮?可是應該不大可能吧,歷史上可沒有這樣的記載。我把我的想法和信說說了,他說他想的和我的一樣。可是空想是想不出什麼東西來的,不如先睡他一覺,明天拿上我們的行李進赴天山!儘管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去天山的哪裡,不知道要去找什麼東西,更加不知道要去做什麼,可是卻有一種力量在呼喚我們到天山來。

第二天天一亮我們就搭車往天山的方向開去。路程在我看來還是蠻長的,可能是我迫切地想揭開心中這麼多迷團的緣故吧。終於,車停了下來。到天山遊覽的人還真不少呢。我和信宏揹著登山用的裝備就開始向上走了。我們從大天池北坡開始向上走。因為博格達峰是在大天池的南面,所以我們打算上到了大天池再說。天山的天池分為大天池,東小天池和西小天池,都是名勝風景,我們不一會就到了“天池石門”了。石門是進入天池風景區的天然山口,兩側寬約百米,最窄處僅10來米。石門兩峰夾峙,一線中通,是河道切割形成的峽谷,故又稱“石峽”。石壁巍峨,高達數十米,長約100米,天巧奇絕,猶如開啟的兩扇門板。石色赭暗,如同鐵鑄,難怪剛才上來的人都叫它“鐵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