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時林彪只有28歲。林彪那時年輕,幹勁大,中央確定校址在陝北保安。林彪親自帶領學員挖窯洞,佈置一切。那也真叫艱苦,校舍是窯洞,臥室也是窯洞,睡的是石炕,黑板是石壁,桌子和凳子也是石頭砌成的。就像生活在石器時代似的。物質條件差點還罷了,連教員也缺,林彪後來回憶說:“在保安的時候,我們的教員只有3個,也沒有專門的職員,那時我是校長,同時也是學生。”但林彪也有自己的辦法。他設法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張聞天、博古等等一些中央的大人物請來給學員們義務授課。毛澤東等人基本上也是有請必到,沒讓林彪為難。後來。林彪甚至把愛德加·斯諾也請去給學員們講了課。

毛澤東為抗大規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還規定了“抗大”的作風是“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三句話八個字,經林彪一提倡,一總結就成了後來著名的“三八作風”。

林彪的辦學也有一套,他根據當時時間緊張、環境艱苦等實際情況,提出在學習內容上要“少而精”,要學員在較短的時間內明白一些最基本的東西,然後融會貫通。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上要艱苦奮鬥,抗大學生自己挖窯洞,背糧運柴、養雞,自己動手做衣服。另外,林彪強調,要理論聯絡實際,不僅要學員熟記軍事條令,而且要把軍事動作練熟。

後來,抗大果然為革命培養了大批得力的人才。林彪當抗大校長的實際時間不長,從1936年7月“抗大”開辦到1937年8月,這段時間是林彪主持抗大工作。後來,林彪任一一五師師長以及去蘇聯養病,就沒再主持“抗大”工作了。抗日戰爭結束後,林彪率部挺進東北,“抗大”總校也隨他遷到東北。

人物簡介

左權:原名左紀權,字叔仁。湖南醴陵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紅軍和八路軍高階指揮員。17歲時,在叔父左銘三資助下,進入醴陵縣立中學就讀。期間,參加了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社會科學研究社。1924年3月,左權與張際春、蔡升熙等投考孫中山大元帥府軍政部在廣州主辦的陸軍講武學校。在孫中山三民主義薰陶下,他極力要求進步,同年7月與蔡升熙、陳啟科等20餘人,組織了群眾團體——蓮社。10月,左權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平定商團叛亂。11月,湘軍講武學校一、二隊學員歸併於黃埔軍官學校,左權也隨之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他刻苦學習和訓練,成績很突出,被周恩來讚揚是黃埔軍校的優秀生。1925年2月,經陳賡、周逸群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周恩來親自主持了入黨儀式。在軍校期間,他還參加了以周恩來為領導的學生組織火星社,後來組成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左權為負責人之一,和蔣先雲等領導青年軍人聯合會成員,同國民黨右派組織的“孫文主義學會”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從黃埔軍校畢業後,隨黃埔學生軍參加###軍閥陳炯明和第一次東征。在教導團任排長、連長,後回師廣州,參加平息滇系軍閥楊希閔和桂系軍閥劉震寰發動的反革命叛亂。同叛軍交戰鬥結束後,受到傳令嘉獎。7月,調至由程潛任軍長、林伯渠為黨代表的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任衛隊營連長。不久,隨軍又參加了第二次東征。1925年11月,因學習、戰鬥表現突出,被選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深造。後又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常常受到教官的好評和同志們的讚譽。1930年6月,奉命調回國,隨即被黨中央派往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紅軍中工作。9月,左權經廈門到達中共閩西特委所在地龍巖,正值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閩西分校)創辦,即被任命為該校教育長。同年12月,紅二十軍、二十一軍合編為新十二軍,左權任軍長。1931年初,第一次反“圍剿”結束時,左權調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6月任參謀處長。同年12月,左權和王稼祥、劉伯堅等,受中央軍委的委託,來到寧都附近的固材圩,策應國民黨二十六路軍舉行寧都暴動。寧都暴動成功後,起義部隊改編為紅五軍團,下轄紅十三、十四、十五軍。左權任紅十五軍政治委員,後兼任該軍軍長。1932年4月,紅一方面軍組成東路軍,發起漳州戰役。左權率十五軍擔任前鋒。4月20日,紅軍攻克閩南重鎮漳州。1932年6月,因王明等人實行極端的宗派主義幹部政策,大搞肅反擴大化,左權被誣陷參加過託派組織,受到留黨察看處分,並被撤銷軍長兼政治委員職務,調到紅軍學校任教官。1933年12月,左權奉中央軍委命令,重返軍中,擔任紅一軍團參謀長。他協助軍團首長,指揮部隊轉戰於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