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澤東、陳毅撰寫《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和勸降信,但杜聿明還是堅持“生息尚存,誓為鈞座盡忠到底”的反動立場,最後在解放軍強大攻勢下成為俘虜。

淮海戰役

1948年初冬,淮海大地戰局正在向著有利於人民解放軍的方面急轉,黃伯韜的第七兵團在向徐州收縮的過程中被我解放軍幾路大軍包圍在距徐州不足50公里的碾莊地區。剛從遼瀋戰役戰場上敗下陣來的杜聿明,11月10日,又被蔣介石重新派到了徐州,繼續擔任徐州“剿匪”總司令部中將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同徐州“剿匪”總司令劉峙一起,指揮淮海地區的80萬國民黨軍隊同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大決戰。

11月10日午後4時,蔣介石在黃埔路官邸召集軍事彙報檢討會。杜聿明及郭汝瑰、侯騰等先行到會。此時,大家都已經知道黃伯韜兵團在碾莊被圍,部隊傷亡慘重的情況,全軍上下十分恐慌,心情十分低落。

4點鐘剛過,蔣介石與顧祝同一起來到會場,沒有更多的寒暄和禮節,彙報會就直接開始了。首先由第二廳廳長侯騰報告了淮海戰場黃伯韜兵團被圍的態勢,以及近期以來邱(清泉)、李(彌)、孫(元良)各兵團行動的情況和下一步可能形成的戰場態勢。緊接著第三廳廳長郭汝瑰開始報告下一步作戰計劃:決定令已經被解放軍包圍的黃伯韜兵團死守碾莊;以李彌第十三兵團附第七十二軍堅守徐州;令邱清泉、孫元良兵團回徐州迅速東進,擊破徐州、碾莊間解放軍佈勢,以儘快解除碾莊之圍。

蔣介石聽了報告後說:“我對戰役總的要求就是一定要解黃伯韜之圍!”接著又問:“墨三(顧祝同)有什麼意見?”

顧祝同回答道:“我完全同意總裁的意圖。”

杜聿明見蔣介石對目前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沒有責備任何人,就斷定徐州所以搞得這樣糟,是蔣介石自己一再改變決心,指揮不當所致,於是心裡有底了。但杜聿明生怕蔣介石把去徐州指揮的任務硬套在自己身上,心中難免忐忑不安。此時杜聿明很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將部隊撤到蚌埠。但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的意見,又覺得孤掌難鳴,爭亦無益,萬一爭吵起來,反而會失去蔣介石的寵信,還是少說為佳了。偏在這時,蔣介石又轉身問杜聿明:“光亭還有什麼意見?”由於杜聿明已經確定了自己應把持的態度,所以帶有推託之意地說:“敵情和各兵團的實際情況我都不是很瞭解,還需到徐州後向劉總司令請示,看如何抽調部隊解黃伯韜兵團之圍。”

蔣介石看杜聿明沒有反對的態度,便說:“好!好!你到徐州,一定要解黃伯韜之圍。我已經替你把飛機準備好了,你今晚就去。”會議就算結束了。

陳毅與杜聿明:淮海戰役(2)

但蔣介石離開會場會後,還是與顧祝同一起拉住了杜聿明,跟他說:“你和劉經扶(劉峙)都在徐州指揮,有些不方便,不如叫劉到蚌埠去指揮,你看好嗎?”

杜聿明馬上說:“指揮這樣大兵團作戰,情報補給是極其複雜的。總部一旦離開徐州,我的機構就不健全了,勢必癱瘓,影響作戰。請總長放心,我同劉老師不會發生摩擦的。但請總長答應我一個要求:就是解黃兵團之圍的戰略戰術、兵力部署,我不一定照今天會上決定的去做。”

顧祝同馬上理解了杜聿明的意思,連稱:“可以,可以。怎麼辦好你就怎麼辦罷。兵法早有此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其實,從杜聿明擔任了這個副總指揮,就等於把正義戰爭這根繩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了,不論蔣介石給杜聿明多少精兵強將,也逃脫不了他註定失敗的命運了。當晚,杜聿明帶著上峰旨意以及他的幕僚人員舒適存、文強、鄧錫洮、馮石如、張幹樵等一起乘飛機飛向徐州。但出師不利,由於飛機迷失方向,耽誤到夜半一時才到達。一到徐州,杜聿明馬上了解了徐蚌戰場的情況。從中得知:解放軍已在不老河以南曹八集、薛家湖一帶佔領了陣地;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已被中原野戰軍牽制,無法東調;孫元良的第十六兵團一部在曹八集被殲;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到達阜陽附近。權衡了半天,杜聿明仍覺手中的機動兵力是捉襟見肘,根本沒有可抽調的機動兵力去解黃伯韜之圍。而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參謀長李樹正,被各方面的情況所眩惑,對解放軍的作戰企圖作不出全面判斷,也都束手無策。

面對眼下的局勢,杜聿明首先傳達了蔣介石解救黃伯韜兵團的決心,而後經過仔細分析認為,解放軍的作戰部署從來就有一個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