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傑布接著講了起來,唐高宗龍朔三年,也就是公元663年,論弓仁出身於吐蕃噶氏家族。他的祖父噶東贊因輔佐吐蕃王松贊干布有功,名垂青史。他的父親論欽陵曾經官至吐蕃的大論,相當於兵馬大元帥一職。論弓仁所處的時代,兵荒馬亂,征戰四起,論弓仁從小專心習武,熟讀兵書。後來,由於吐蕃內部的貴族權利爭鬥,他的父親論欽陵兵敗自殺,論弓仁和他的叔父贊婆率一千多部下投奔大唐,隨即又把曾經統率的吐谷渾部七千兵馬帶入中原。大唐王朝對他們待以上賓,給予了很高的禮遇。羽林軍郊外迎接,相當於今天的儀仗隊。武則天親自接見,賜宴武威殿,並賜予他們免死鐵券,贊婆被封為輔國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歸德郡王。論弓仁被封為左羽林大將軍、安國公。所轄軍隊被安置在涼州興源谷。不久贊婆因病去世,被唐王朝追封為安西大都護。論弓仁到中原後,很受重用,他也得以施展才乾的機會,當年即於唐蕃爭戰的前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吐蕃軍隊數千兵馬放下武器,和平解決了衝突。以後,論弓仁又率軍平定突厥叛亂,戰果輝煌,數次得到朝廷封賞。據史料記載,論弓仁文韜武略,治軍有方,身經百戰,紀律嚴明。多次巧出奇兵,化險為夷,轉敗為勝。漢家史書對他的評價是:算無遺策,兵有全勝。曾經為官武后、中宗、睿宗及玄宗四朝,軍功顯赫,名振朝野。論弓仁因長期征戰,最終一病不起。唐玄宗得知後,馬上派太醫救治,無奈病入膏肓,開元十一年四月五日,一代名將論弓仁病逝,時年60歲。唐王朝追封他為撥川郡王,諡號“忠”,葬於長安南郊。《唐書》中專門為他立傳,並立碑表墓。他的後人封官襲爵,備受優待。論弓仁在中原生活達24年之久,成為漢史所載最早的藏族高階將領。論弓仁是我們藏人的驕傲,事實上,我們藏人在中央王朝任職受封者,歷朝歷代,也是不乏其人。馬大哥,論起他的豐功偉績、雄才大略,可是遠遠超越王玄策喔!

諾日朗哈哈大笑,說道:老馬,這下你沒話說了吧?

錢教授出語相譏:井底之蛙!

馬強大笑:好,好,好!不和你們爭,你們人多,一起衝我來,我也爭不過你們,再說了,我文化不高,不像你們熟讀史書,一張嘴就引經據典。就算我是井底之蛙,行了吧?

梅青見馬強有點尷尬,岔開了話題,說道:對了,錢教授,我想請教你老人家一個問題,西藏以前叫吐蕃,為什麼後來又叫西藏呢?

錢教授說,西藏這個名稱是在清朝正式定名。唐宋時期稱為吐蕃;元代設立宣政院;明代稱作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指的是前藏,藏也就是後藏,由於在地理位置上處於版圖的西側,後來,正式定名為西藏,這就是西藏得名的開始。清代還曾設立西藏辦事大臣一職;民國初期,設立西藏地方政府;西藏解放後,建立西藏自治區,區名使用至今。

梅青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眾人一路說笑,不知不覺中,到了王林的家園。

王林所居之所,簡直就是活脫脫的一處世外桃源,位於一處幽靜的山腳,依山傍水,風景秀美。幾間石牆草頂的房屋,連著一個寬大的籬笆小院,建築風格讓人一眼便可以從中看出中原古韻。院子緊鄰一片清幽的山林,一條清澈的小溪自林中流出,繞房而過。院子中拴著一條獵犬,見到眾人便開始狂吠,扎巴惡狠狠地瞪了它一眼,那條家犬低嗚著,止住了叫聲,夾著尾巴灰溜溜地躲到一邊。扎巴緊緊地跟著主人傑布,卻是不屑與它計較。

王林的妻子正在院中一顆歪脖樹下,剝著一隻野兔的毛皮,他們五、六歲的兒子拿著一根樹枝,正在院子裡的一片沙土上練習寫字,見到陌生人進院,害羞地低下了腦袋,在沙堆中繼續書寫。王林的妻子見到眾人時微微一笑,稍稍顯出幾分羞澀,點了點頭,算是打了招呼,卻是不放下手中的活計。她看上去倒也落落大方,長相帶著部落土著明顯的特徵。

王林將眾人引入房中落座,由於人多,顯得十分擁擠。見此情形,諾日朗留在了房中,其它幾名隊員放下行李,走到院子外面,開始觀察附近的地形。梅青也走到外面院子裡去看個新奇。

屋內只有幾件簡單的木製傢俱,讓人覺得驚奇的是,牆壁上居然掛著幾副字畫,其中有一幅模仿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字畫塗抹在白布上,做過簡單又粗糙的裝裱。

眾人很是好奇,愈發地想要了解王玄策的後人究竟是為什麼到了這裡?卻又沒人冒昧地開口發問。

王林似是早已覺察出眾人的心思,待眾人落座安定之後,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