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我國近幾年來每年投資數億元拍攝電影,但觀眾能夠看到的好電影卻少之又少。這不能不使人產生疑問,我們影視界有的是聞名世界的“大腕”,一部電影幾百萬、上千萬的投資為什麼就拍不出多少好看的電影?國家大筆大筆的錢投入到電影業,但國產電影卻越來越滑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影視大腕們卻一個賽一個地富了起來,此次拍攝《理髮師》,對大腕們來說無疑又是一個掙錢的好機會,可惜現在的投資人變了,他們是民營企業家,他們是講效益的,再大的“腕”也不能隨隨便便地只花錢不辦事或多花錢少辦事。影視界一位資深製片人認為,引起此次“姜陳之爭”的罪魁禍首,應該是那份不嚴密的合同。在影視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一部電影拍攝前簽定的合同都是幾十頁甚至上百頁,內容詳細規範。而國內的合同一般只有薄薄的幾頁,責權利不清。如果能在建立劇組之初,雙方就拉下面子,建立一個細緻的、可操作性強的“遊戲規則”,也許就不會出現這些糾紛與爭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十四章 《理髮師》的西去之路(7)
2003年1月21日,《理髮師》製片主任趙一軍就“財務黑洞”發表公開信和宣告,提出六大疑問。同日,《文藝報》發表《從〈理髮師〉停拍看“遊戲規則”》的文章。
2003年1月22日,投資四方支援陳逸飛,《理髮師》演員陣容大換血。
2003年1月23日,《勞動報》發表張蕾採寫的《〈理髮師〉演員大換血陳逸飛堅持“以老帶新”》。陳逸飛接受採訪時談了他對《理髮師》的新構想。文章介紹說:影片《理髮師》昨天正式宣佈將對演員陣容作出大換血。對於重新組建的演員班底,影片第二大投資人陳逸飛昨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以老帶新”的組合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因此,他期望可以找到一個與姜文同一級別的知名演員來扮演男主角“理髮師”,而女主角的扮演者則依舊希望啟用新人擔綱。按照《理髮師》的四大投資方的決定,陳逸飛將繼續擔任該片的導演和執行製片人,他將重新組建影片攝製組。
1月24日,《廣州日報》發表了林芳、袁媛採寫的《〈理髮師〉不讓姜文‘理髮’》,介紹了投資四方世紀英雄、逸飛公司、北大華億、華誼兄弟簽署新的決定:
一、電影《理髮師》停止拍攝;
二、電影《理髮師》劇組所有演職人員解散;
三、成立結算小組,處理該影片善後工作;
四、該影片於2003年4月20日重新成立攝製組,劇組全部演職人員重新選定。
2003年1月25日,《羊城晚報》發表記者孫毅蕾採寫的《〈理髮師〉糾紛塵埃落定,陳逸飛重掌生殺大權》。陳逸飛繼續擔任《理髮師》的導演和執行製片人。
1月26日,《南寧晚報》發表謝曉的《陳逸飛手握“證據”說姜文:我本來想放他一馬》,介紹了投資三方的宣告,介紹了陳逸飛的意見。文章介紹說:《理髮師》風波繼前日四方投資人正式行文出臺四條規定後,前日又有新進展,製片主任趙一軍前天向媒體傳真了一份陳逸飛影視傳播公司之外的三家投資人的一份對外宣告,宣告中稱《理髮師》不存在所謂“財務黑洞”的問題。這份宣告的三條內容如下:“一、我們認為,電影《理髮師》停止拍攝系由於主創人員在藝術創作上的分歧所致;二、我們認為,截至目前電影《理髮師》不存在有關媒體報道的所謂‘財務黑洞’問題,最終意見將以各投資方共同委託的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為準;三、我們希望各投資方及有關當事人不要擅自在媒體上發表任何關於電影《理髮師》的言論,以利於該片有關事宜的妥善解決。”事後記者想採訪代表這三方簽字的領導(韓三平、董平、王中軍),雖然接通了電話,但他們都以種種理由結束通話電話。而記者轉而採訪陳逸飛,他說:“我是事後才知道他們簽了一份宣告的,韓廠長後來打電話跟我說,四方協議出臺姜文很不高興,所以要籤一份這樣的宣告,他說‘既然片子還是由你來導了,那你就讓他出這口氣吧。’無所謂啦,他是演員嘛,就讓他有點表演吧。至於是不是‘黑洞’得查了之後才能定論,證據都在我手上,關鍵在我是否放他一馬,要不我當時說了這話,他為何不敢去法院告我誹謗罪呢?我還等著他去告呢,那時我把那些事全抖出來倒輕鬆了。哎,他也是有前科的了,之前拍《荊軻刺秦王》不就被換下來了嗎?行內人都知道,這是第二次了,他還折騰什麼呀!”
1月30日,《新快報》發表《兩大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