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和其他的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無論本地外地的都已經被家裡人當做了成年人的對待,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生活費方面還是盡力滿足,不會太過於苛刻的。
當然也就是這樣很多人的手裡都有一些閒錢,對於吃吃喝喝的東西,眼光也不一樣。
所以顧曉青就是看重這些消費群體。
這會兒要是在校門口弄個奶茶店什麼的,應該是不錯的選擇,顧曉青相信後世那麼多的孩子趨之若鶩的珍珠奶茶就不相信這些大城市的學生能夠抵抗。
當然要是再加上一些小吃的,什麼炸雞柳,炸薯條的話,應該是不錯的一門小生意。
起碼在沒有在股票上有大的發展的時候,這種生意風險更小,更適合顧曉青。
顧曉青還想著做一些生意賺旅遊的經費呢。
不能老是想著動用老本啊。
至於開業之後的打理問題,顧曉青早就想好了,大學生裡外地農村的大學生很多,這會兒還沒有勤工儉學一說,很多山村出來的窮困的大學生,都是絞盡腦汁的想要找到一個掙錢的辦法,好給自己弄來生活費和學費。
那會的人們有很多一個大學生是傾家蕩產送來上學的,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很多人每天節衣縮食的就是為了能夠讀下去。
所以顧曉青對於員工的招聘很不發愁。
這樣的點子一想好,立刻就讓顧曉青有點熱血沸騰。
倒不是這樣的生意對於顧曉青有多麼大的發展,但是這是第一個完全屬於顧曉青個人的生意,所以還是很讓人心裡激動的。
於是來到學校的一整個學期裡,顧曉青都在忙碌這個事情。
主要是店面不是那麼好找,好位置地段的都已經有人了,這會兒的上海腦子好使的人很多,更多的人都在想法子賺錢呢。
學校門口也是很多小商販和文具店老闆的最愛,所以門面的事情,還是不容易找到的。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三個月之後,終於顧曉青找到了一家在學校正對面的店面,原來是一家包子豆漿的鋪子,老闆是夫妻兩個,生意是不錯的,要不是家裡老人病重,沒有人照顧,他們兩口子不得不放棄這麼好的生意,人家可是不願意放棄的。
顧曉青倒是想整個盤下來,不過要是能夠買下來那就更好。(未完待續。)
254章 意料之外的夥伴(五更)
包子鋪的老闆是熱心的人,一聽說這個倒是很快就找來了房主,三房一坐下來談了談。
房主不是本地上海人,是父母是上海的,也就是靠著這些租金維持一個不錯的日子,畢竟每年有一萬二的房租,這在現在來說工資只有三百多的年代,就是好生活。
所以房主對於房子的賣掉不是很情願。
只是退讓說可以一次性籤給顧曉青五年的合同,租金前兩年是不漲價的,但是第三年開始要逐年上漲百分之十。
這已經算是房主是個不錯的人。
最後顧曉青也沒辦法,說不動人家買房子,只能自己這麼租著幹吧。
以後再想辦法買房子,反正不出五年,這裡也是要拆遷的,這些老舊的房子比較是呆不住,到時候自己也許有了更好的發展,還不知道會不會留下來呢。
也算是個辦法。
顧曉青點頭同意。
於是三房達成了協議,顧曉青和房主簽訂了五年的合同,支付了一年的租金。
而支付了五千的轉讓費給包子鋪的老闆兩口子。
這是提前說好的。
要不然這間店鋪要接手的人還不少呢,都是看重了這裡的地理位置的好處。
這邊房子一搞定,顧曉青就開始忙活了。
悠閒的學生生活一下子就多了很多的事情。、
每天要忙著找裝修的工程隊,按照自己設計的圖紙打造出來自己需要的東西。還有要每個建材市場都要轉悠,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些可沒有人能夠幫忙。
這一下,顧曉青才感覺到離家背井的艱難,身邊沒有一個人呢幫忙,單純的就是一個人,太累了。
要是家人在身邊,起碼有人可以幫自己很多忙的。、
顧曉青是真的想家了。
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沒有人在自己的身邊幫助自己也是孤單的,當然也有室友和朋友,但是這些都不能幫上什麼忙。
因為顧曉青的理念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後的。那些藍圖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