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牛�鵒骺苡詮�ⅲ�敬笠逵諡洩��蛭頁��ū背�擼�裎┎撇�拷�訓匾猿輳�桓沂逞浴!保ā肚迨雷媸德肌罰�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是一封“借兵”的信,不是投降降的信。為什麼呢?

第一,寫信的名義:吳三桂以“亡國孤臣”的名義,懇請清朝出兵,幫助他報君父之仇,以圖明朝“中興”,恢復其統治。無意降清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

第二,雙方的稱謂:吳三桂稱清為“北朝”,與“我朝”“中國”相對應。涇渭分明,即使明朝已亡國,他仍屬明朝,與清無涉,這又明確自己的立場不容混淆。

第三,清軍進兵路線:一從“中協”即喜峰口、龍井口等處;一從“西協”即牆子嶺、密雲等處入口。這兩條路線是清兵經年屢次入口徵明的舊路,吳三桂卻牢牢地控制著“東協”即山海關與界嶺口等重要關隘。從山海關至京師便捷,獨當正面進兵。從西協、中協走,已屬側翼,要繞路,誤時日。顯然,吳三桂自為主,而把清兵置於“客兵”的地位。從吳三桂的這個安排,也看不出他與清為一家之意。另外,從這個安排來看,他還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坐山觀虎鬥的意思。實際上他想透過自己的安排達到大清與大順兩個政權火併、以此恢復大明江山的意思。

11。吳三桂降清謎案(9)

第四,酬勞:吳三桂鄭重宣告,“我朝”報答清兵“興亡繼絕”的扶助之功,不只給財物,還將“裂地”即割讓領土酬謝。吳三桂儼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許以優厚的條件,此與降清毫無共同之處。而一旦出現大清與大順兩個政權火併的局面,還哪裡有什麼酬勞啊!因此,這個所謂的“酬勞”實際上是假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知,這個時候,我們還不能說,吳三桂已經降清!

但睿親王多爾袞何許人也,他哪能那麼容易就會上當而答應吳三桂的請求呢?

這個時候的多爾袞已經親自帶領多鐸、阿濟格等一批猛將,傾其舉國之力,於5月14日從瀋陽誓師出發,參加逐鹿中原的戰鬥!5月19日,進軍途中的多爾袞接到了吳三桂的信!多爾袞未敢輕易相信吳三桂,他決定:第一、派人到山海關探看虛實;第二、改變行軍路線,以一日一夜行一百公里的速度直趨山海關;第三、調取攻城用的紅衣大炮,發往山海關!第四、給吳三桂覆信!信中說,“期必滅賊,出民水火。……今伯若率眾來歸,必封以故土,晉為藩王。”(《清世祖實錄》)

多爾袞此信撇開吳三桂所提的具體條件而不論,而是向吳三桂昭示了大清出兵之本意,打出了“期必滅賊,出民水火”的旗號,從而與吳三桂提出的為君父“報仇”,與“流賊”不共戴天的呼籲取得了完全一致。但這封信的主旨,還在最後幾句話,也就是勸吳三桂“來歸”(投降),以裂土封王的最高獎賞誘其動心。

看來,吳三桂的“借兵”想法沒能實現。他下一步將會做何打算呢?

4.吳三桂最終歸順大清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心裡面肯定特別不是滋味:前面是前來剿滅自己的大順政權的20萬軍隊,後面是自己已經與之戰鬥的十多年的十數萬八旗精兵。

自己已經與李自成決裂,而多爾袞又沒有答應“借兵”的要求,反而提出了“來歸”——也就是投降的條件。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又給多爾袞寫了第二封信。信中說到,“三桂承王諭,即發精銳于山海以西要處,誘賊速來。……以圖相機剿滅,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夾攻,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傳檄而定也。又仁義之師,首重民安,所發檄文最為嚴切,更祈令大軍秋毫無犯,則民心服而財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清世祖實錄》)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的吳三桂已經有了“來歸”——也就是投降的想法,證據是:一是“三桂承王諭”;二是“何事不成哉”。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這個時候的吳三桂還在閃爍其辭,自始至終沒有明確說明他要“來歸”!

就在這個時候,5月26日,李自成率領大軍抵達山海關!山海關大戰開始了!

雙方大戰一天,吳三桂損失慘重,但是,還是見不到八旗精兵的影子。吳三桂親自突圍,面見多爾袞。

見到多爾袞之後,吳三桂提出了酬謝清朝的條件,“毋傷百姓,毋犯陵寢。訪東宮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黃河為界,通南北好。”(《諛聞續筆》)

也就是說,一是尋找到崇禎的太子,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權;二是雙方以黃河為界,以北歸清,以南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