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發起時間定在第二天一早5點15分,也就是天亮前50分鐘,炮火準備後,分成兩股的騎兵師從左右兩翼發起衝擊,而中路擔任主攻的將由混成軍的裝甲部隊,協同步兵突擊日軍主陣地。撕開一個口子,和包圍圈內的第15集團軍匯合,然後伺機殲滅日軍部隊。坦克兵們被要求在進攻開始前1個小時預熱發動機,以免攻擊開始後出現發動機無法啟動而退出作戰的問題。而步兵們則被要求在炮火準備前半小時檢查自己的裝備和彈藥,做好出擊準備。由於空軍在斯大林的命令下加大了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投入,所以如今制空權已基本掌握在了蘇聯空軍的手中。(15集團軍也在1天前得到了空投補給。)因此屆時進攻還將會得到空軍的有力支援,基本可以不必擔心頭頂上會被日本的炸彈砸到。得到了如此保證的軍官們心滿意足的回去休息了。其實他們不知道,盛傑還有另一個恐怖的武器——БМ…13。
寂靜的夜裡,8輛ZIL…151…6X6載重卡車靜靜的泊在炮兵陣地的一側。這8輛卡車可不是普通的運輸卡車或是運兵車,上面搭載著8條工字型火箭炮發射軌,上下各可分別掛1枚火箭彈,它的名字是БМ…13火箭炮。由於火箭炮發射時,煙塵火光特別明顯,且完全沒有防護,因此軍方認為這種火箭炮不適合在敵方炮火威脅較大的地域中作戰。這8輛其實是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在根據原有的缺點加以改進後生產的,改進後的БМ…13總共可以攜帶16枚М…13UK型(РС…132的改進型)132毫米火箭彈,發射架擁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在試製的時候由於發射時車體震動太劇烈,因此在後部加了一個穩定平臺,結果測試效果非常好,打擊的精確度提高了不少。作為試製品,“共產國際”工廠的領導希望能夠讓自己生產的武器在戰場上檢驗一下實際作戰效果,所以就送到了遠東方面軍這裡。
原本8輛車都是分配在步兵第5軍的,不過由於第5軍軍長戚利雅克夫對於這種新武器沒有信心,因此一直放在二線。結果在接替混成軍火力壓制日軍防線的時候,不幸被眼尖的盛傑發現了。盛傑非常狡猾的藉口說是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只帶了口徑105毫米以下的中輕型榴彈炮和迫擊炮和少量的反坦克炮部隊,那些難以跟上速度的122毫米和152毫米的牽引重型榴彈炮以及大口徑高炮都留給了第五軍,而多處來的牽引車輛正好被他拿來作為運兵車使用,其實是把自己的這些重炮拿來和戚利雅克夫交換這8輛БМ…13了。對於混成軍這種機械化部隊來說БМ…13其實是非常適合的,當然如果能夠換成履帶制的底盤的話就更完美了。雖然得到了40門重炮,可是看著盛傑那副志得意滿的表情,戚利雅克夫總覺得自己有種吃虧受騙了的感覺。
看著3200發M…13UK型132mm火箭彈,8輛БМ…13火箭炮和近兩個排的火箭炮兵,盛傑拼命抑止自己激動的心情,不過慘白的月光映襯著他那張漲紅的臉讓他的下屬看起來總覺得有種詭異的感覺。
說實話,包括卡圖科夫在內的大部分混成軍軍官都對盛傑和戚利雅克夫的這次“交易”不太滿意。那可是8門D…1型152mm重型榴彈炮和32門A…19型122mm重型榴彈炮啊!要知道,152mm口徑的重炮可是隻有軍一級的部隊才能夠擁有的裝備,而一個師一般也就不過是16門122mm口徑的重炮啊,這些倒好,軍長二話沒說楞是把混成軍的最強火力拱手送人了。在從未見識過“喀秋莎”那狂猛火力的他們看來,這8輛奇形怪狀的卡車和那些重炮相比實在不能相提並論。
盛傑才不理會下屬們的這些意見和看法呢。要說如果是戰略戰術上的意見,他會仔細的考慮一番,然而對於所有二戰時期所出現的武器的優劣,後世之人早已都有了論述了,盛傑這個和他們不同時代的人絕對是不會考慮他們的這些幼稚想法的。更何況,盛傑也不是隻看重了“喀秋莎”的火力,更主要的是“喀秋莎”相對於那些過於沉重的重型火炮來說,其機動能力更加符合混成軍的機械化作戰模式。
凌晨4點30分,當步兵們才剛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混成軍的炮兵們已經開始為火力準備在做忙碌的戰前準備了。所有都儘可能的不發出較大的聲響,除了騎兵師的馬兒的嗤鼻聲以外,整個攻擊前沿籠罩著一片肅殺的氣氛。
4點50分。
盛傑站在觀察所內,用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日軍陣地。一片寂靜,似乎日本人至今沒有發現混成軍的到來。“看來一切相當順利。”盛傑這樣想到,不過他沒有一絲一毫的輕敵,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