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繼而對德國、義大利、匈牙利等國宣戰。
隨著兩國這一連串的動作,世界上主要的國家除了蘇聯之外,都相互進入了戰爭狀態,英美法聯手在歐洲對抗德意,在亞洲對抗南海聯邦,但是南海聯邦並沒有與德意之間達成什麼盟約。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成為了世界大戰而不是歐洲大戰,目前除了南美洲之外的所有大陸都捲了進來,而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那個唯一沒有和任何一方結盟也沒有向任何一方宣戰的蘇聯。
在南海聯邦和美國發生了潛艇事件之後,斯大林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訊息,他立刻找來外交部長讓他聯絡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商談三國結盟的一些細節,在這場世界博弈中,蘇聯也準備下注了。
斯大林之所以會選擇英美一方,也並不全是出於雙方的實力對比,在斯大林眼中,南海聯邦與美國實力相比相差不多,美國稍勝一籌,而德國與英國相比,互有優劣,只要英國海軍還存在,德國就無法擊敗英國,目前雙方基本處於均衡狀態。至於那些跟班小弟,斯大林認為他們影響不了戰局的發展,最終的勝負手,還要看大國。
按照斯大林的估算,如果蘇聯加入了哪一方,哪一方的實力就會大增,所以說,目前蘇聯是勝負的關鍵,所以這個時候談條件是最合適的時機,更能體現蘇聯的價值,也更能為蘇聯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至於為什麼不與德國或者南海聯邦結盟,這主要是因為德國已經開始往東線運兵,看情況德國不打算繼續進攻英國了,而除了英國,只有蘇聯值得小鬍子如此大動干戈了。從國家利益上來講,遠交近攻是非常合理的選擇,不管英國和美國如何強大,它們也干涉不到蘇聯在東歐的具體利益,但是德國就不一樣了,它和蘇聯現在是競爭對手,雙方都想把東歐這一塊吞進肚子,所以兩國早晚得翻臉,與其到時候獨力面對德國,不如現在藉助英美兩國的力量,除掉這個蘇聯的心腹大患。
對於南海聯邦來說,雖然兩國在軍事上曾經有過合作,但是在中國問題上,南海聯邦顯然很反對蘇聯的遠東政策,並對蘇聯與中國之間的領土糾紛指手畫腳,這讓斯大林意識到,南海聯邦雖然是個多民族聯邦制國家,但是它的主體還是華人,至少目前是,在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南海聯邦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同蘇聯站在一起。
所以,蘇聯只能選擇英美陣營了,在斯大林看來,這個陣營比較起另一個陣營還要更強大一些,雖然英國在歐洲大陸失敗了,但是英國的海軍依然是世界第一海軍,整個大西洋和地中海都在它的控制之中。南海聯邦的海軍雖然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了英國海軍,但是它只能停留在亞洲,具體說是東南亞,東邊還有美國海軍的威脅,對蘇聯的幫助並不大。
妾有意,郎有情,英美兩國正發愁如何對抗德國的精銳陸軍,蘇聯就眼巴巴的跑來了,雖然英美兩國一百個看不上這個大獨裁者,但是要想在歐洲挽回敗局,還真離不開這個紅色的蘇聯。
英國有海軍,美國雖然海軍發展的較晚,但是憑藉著資金優勢已經超越了英國海軍,無非就是在指揮人才上還沒有大英帝國海軍中那麼多的百戰精兵。英國的皇家空軍也不弱,在數量不佔優的情況下,硬生生的頂住了德國空軍的進攻,保住了英國本土,也保住了歐洲的反攻機會。美國空軍這些年來發展的也很快,而且美國地大人多,尤其在飛行員數量上優勢明顯。
但是兩國都有一個弱點,那就是陸軍太次,英國是根本沒發展陸軍,美國是根本沒機會去鍛鍊陸軍,也沒有陸軍的傳統。但是現在不用愁了,歐洲最大的國家蘇聯來了,在海軍和空軍上蘇聯都沒法和英美兩國比,但是在陸軍上蘇聯紅軍還是很不錯的,自古俄國陸軍也算是歐洲一流的吧,這個一流不是在裝備和素質上,而是在數量和韌性上。
三國很快就達成了一致,並於1940年在倫敦簽署了《同盟國協定》,在同一天,蘇聯對德宣戰,對南海聯邦宣戰;美國也在同一天向德國宣戰。這個結果讓小鬍子很不爽,本來他還打算像突襲法國一樣,趁著蘇聯人還蒙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美夢中,再給蘇聯來一下子麻利快,誰想到蘇聯人明白過來了,反倒先向德國宣戰了。(未完待續。。)
第三十七章 新年新攻勢
() 小鬍子雖然不爽,但是他並不怕蘇聯,當初蘇聯軍隊入侵芬蘭的景象他都看在眼裡,就那個破軍隊放在德國連民兵都不如,德國陸軍對於擊敗這個對手毫無壓力,雖然陸軍中還有部分將領反對在沒有解決英國之前進攻蘇聯,但是現在已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