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不上這些了,就算是技術洩露了出去,各國也不可能短期內掌握,而且為了加強保密程度,這次參加海軍專案的所有私營造船廠都必須實行軍管,並派駐內務部特工進行監督,最大程度的減小洩密的可能。
解決完了海軍的問題,還有空軍和陸軍的問題在等著劉芾,雖然這些問題不再向海軍建造問題那樣棘手和麻煩,但終歸也是問題,就算不上報到劉芾這裡,劉芾也不可能不去過問,這麼多年的努力,就差這最後一步了,就算是累死,也不能在這個時候偷懶。
空軍的主要問題就是並不在產能和建造週期上,而是在飛機型號的選定和生產數量上。在空軍內部慢慢的分成了2派,一派是高空轟炸派,一派是抵近攻擊派,這兩派最開始只不過是飛行員之間的相互鬥爭,結果戰爭擴大化了,把飛機設計師和空軍高階將領也給捲了進去,甚至連地勤人員也紛紛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這種爭論不僅在空軍中存在,而且還蔓延到了海軍航空兵部隊,他們倒不是爭論什麼高空轟炸和俯衝轟炸,而是爭論對地方艦隊的攻擊到底是用魚雷還是用俯衝轟炸機。支援魚雷攻擊的大多是老飛行員,他們很多人都是聽著前一輩飛行員講戰鬥故事成長起來的,受老一代飛行員的影響比較深。
而支援俯衝轟炸的大多是新生代的飛行員,這些年輕人天生就叛逆,你越說那個好,他越不去幹,非說另一種好,再加上他們的學歷比老一代飛行員要高,所以對新技術和新事物接受的也快,對於聯邦海軍新裝備的俯衝轟炸機,這些新飛行員都比較鍾愛。
不過在聯邦的飛機設計人員看來,到底是魚雷機好還是俯衝轟炸機好,這個並不矛盾,因為他們把這兩種飛機給設計到一起去了,也就是說目前聯邦海軍裝備的攻擊機只有一種,它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有著更堅固的機身來應對高速俯衝,還機尾加裝了空氣減速板,以便能讓飛機從高速俯衝狀態中快速減速,完成投彈和拉起的動作。
這種飛機裝備了1300馬力更為強大的新式液冷直列汽油發動機,使得飛行速度最高可達465公里,滿載航程2000公里,作戰半徑600公里,機頭裝備了2挺19毫米機炮,備彈300發,另外可在機腹彈倉內攜帶一枚890公斤重的533毫米航空魚雷或者3枚300公斤航彈、4枚250公斤航彈。
這款飛機按照聯邦海軍的武器編號被命名為sbt…4,它採用了多種新技術,除了起落架可以收放之外,機腹的全封閉彈倉也可以降低飛機的阻力,起到節省燃油和加快飛行速度的作用,此外這款攻擊機還加裝了無線電對講和機載雷達,這種小型掃描雷達不光可以發現10公里之外的空中目標和60公里之外的海上目標,還可以作為一種無線電輔助導航系統使用。
與聯邦海軍的情況不同,聯邦空軍的爭論集中在了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上,聯邦的飛機設計人員這次不能打馬虎眼把這兩種飛機設計到一起了,因為這兩種飛機實在是相差的太遠了,3架俯衝轟炸機放一起也沒一架高空水平轟炸機大,這怎麼往一起湊呢。飛機設計師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最後就推到劉芾這裡來了,因為在聯邦飛機設計領域和空軍中都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聯邦飛機設計和空戰方面,最高的權威不是設計師,也不是空軍司令或者空軍參謀部的那些參謀,而是聯邦總統劉芾。
既然深受空軍愛戴,劉芾也就勉為其難的給聯邦空軍當一次裁判吧,劉芾最終給出的意見是兩種飛機各有各的用途,但是就聯邦本身而言,還是以水平轟炸機為主,因為聯邦面對的敵人大多來自海上,在陸地戰爭中,聯邦空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至於登陸作戰,可以由聯邦海軍的攻擊機來完成掩護登陸部隊的任務。(未完待續。。)
第一章 難題
既然沒任何便宜可佔,劉芾也就不再關注這個西班牙內戰了,現在他也不是閒得沒事幹,聯邦國內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來做統一排程。比如在海軍和空軍的建設問題上,就很讓劉芾為難。大規模擴編吧,受限於《華盛頓條約》,很多艦船無法建造,就算是用分段建造的方式提前建造出來一批部件預備著,但是大型軍艦下水之後的舾裝和試航也需要時間,這就牽扯到何時動手組裝的問題了。
現在已經是1936年底,到劉芾預計的40年左右發生戰爭還有2到3年,按照聯邦國防部制定的計劃,屆時聯邦海軍將會擁有4到6艘重型航空母艦、8艘中型航空母艦、10艘左右的護航航空母艦、8艘重巡、150艘驅逐艦、150艘左右的潛艇、50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