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自己肯定能造出一個載人的大傢伙來。劉芾被他的熱情給打動了,反正飛機這個東西自己一直都想造,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著手,正好,扔給他吧,看看他能搗鼓出啥玩意來。
就這樣,劉芾專門在基隆和淡水之間,找了塊荒地,建造了臺灣的第一個機場,還專門為這個專案配置了研究所和試飛人員。有了劉芾的資金和人力支援,馬丹這個飛行的狂熱份子立刻就開始了研究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從各種模型的擴大版,到雙翼機、單翼機,能夠實用的飛機還真讓他給弄出來了,憑藉著臺灣強大的發動機優勢,不管是雙翼機還是單翼機,飛行速度和載重量都非常高。
在開始研究飛機的時候,這位馬丹就把自己的一家從法國接到了臺灣,他非常清楚,這樣一個專案,如果不是讓劉芾非常放心的人研究,那麼自己的研究使命也維持不了多久,見識過了臺灣衝鋒隊和內務部的厲害,這位法國人很光棍的主動要求,加入臺灣籍貫,並放棄了法國國籍。劉芾對這種完全放棄自我的jīng神很是讚賞,而且由於馬丹的入籍,一大批對臺灣工作很滿意的歐美工程技術人員都紛紛仿照,逐步加入了**籍。劉芾為此還特別授予這位加斯東。馬丹先生臺灣第一位榮譽國民的稱號和一棟位於臺北的小院,以此來鼓勵這些外國人對臺灣的貢獻。
這次要成立臺灣空軍,這位馬丹先生又突發奇想,他不光打算要自己親自駕駛飛機飛上藍天,還打算把空中戰鬥的技術也一併研究出來,而且這個人一旦對什麼東西上了癮,立刻就會拋棄其他的工作,再也提不起興趣。這個要求讓劉芾很為難,一是馬丹已經40多歲了,在這個年紀當飛行員有些太大了,二是飛機研究所的工作還需要這位馬丹先生主持,他跑了,誰繼續研究飛機啊。當劉芾把自己的這些顧慮告訴馬丹的時候,這位法國人,不,應該說是臺灣人立刻表示,自己的身體很棒,他在法國的時候進入過外籍軍團,而且參加過非洲的戰鬥,對於繼續研究飛機的事情,馬丹非常肯定的說,研究所中有很多人都比他有才華,自己當這個飛機研究所的負責人,不過是佔了最先發起專案的便宜,就算劉芾不讓他參軍開飛機,他也會辭去這個職位。
既然馬丹都這麼說了,劉芾知道研究所這位先生是不打算待了,又聽到他把他自己構想的飛機作戰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劉芾覺得這個人還真是天生和飛機有緣,在他構想的飛機作戰思路中,有很多東西都非常靠譜,至少用劉芾這個外行的眼光來看,是非常靠譜,於是,劉芾在徵求了馬丹的同意以後,任命這個法國裔臺灣人為臺灣第一任空軍司令。
正當劉芾關注著臺灣三軍的建設時,大衛從美國發來了一封電報,電報裡稱,美國的幾位議員打算和劉芾見面談一談臺灣問題,而且大衛在電報最後特別註明,這幾位美國議員在大衛和施耐德的公關下,都有意促成臺灣和美國的和談,以確保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所以建議劉芾認真考慮。另注:舊金山大地震,位於市區的冰箱和摩托車廠受損嚴重,正在重建。
美國人要單獨和談?本來劉芾沒指望能和列強多下來談判,臺灣在戰前已經積攢了足夠的短缺物資,至少能使用5到10年,如果再算上石碌鐵礦裡開採出來的各種稀有金屬和大衛、施耐德透過他們的公司給自己走私來的物資,劉芾相信自己還能撐幾年沒問題,至於幾年以後怎麼辦?幾年以後劉芾覺得就算臺灣陸軍再次,也能練的差不多了吧,現在的亞洲有很多地方自己可以去佔一佔了,缺啥自己去取吧,別老等著別人給送。
不過既然美國議員打算來談談,還有大衛和施耐德作保,那麼談談就談談吧,反正不會有壞處,不過劉芾可不打算去美國談,現在自己成了西方國家的公敵了,不管誰作保,劉芾也不會去冒險。
劉芾立刻給大衛發去了電報,同意會見這些美國議員,不過地點必須是臺灣,或者派別人去美國談也可以,二選一。過了幾天,大衛又發來電報,美國代表團將以大衛的山德魯電器公司的名義,於1906年7月10rì,秘密訪問臺灣,大衛作為中間的聯絡人,將陪同來臺。
7月10rì,一艘海倫娜航運公司的貨輪照常停靠在淡水港,在卸下一些機械裝置的同時,一隊貌似隨船而來的工程人員的外國人,鑽進了三輛臺灣產的民用轎車,開進了臺北市。由於臺灣在dú ;lì初期僱傭了大量的歐美工程技術人員,雖然這幾年隨著合同逐漸到期,大部分人都完成了合同,離開了臺灣,但是還有部分人選擇加入了臺灣籍,所以,臺灣各地出現這些洋人的面孔,是一件很平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