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不過歐洲也不是大衛能躲清閒的地方,定期的郵輪早就把這種新產品帶回了歐洲,“山德魯電器公司”和創辦人大衛。沃伯格的大名也隨之傳遍了歐洲大陸。大衛只在父親的小莊園裡躲了3天,就被歐洲的朋友們發現了,於是,大衛不得不返回了舊金山,至少在哪裡,自己還有工廠,雖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願望,但是幾個緊要人物的要求還是可以優先實現的,但是在歐洲,他除了抱歉,什麼也做不了。

大衛回到舊金山,就受到了熱烈歡迎,各種財團和銀行家爭先恐後的要求與“山德魯電器公司”合作,或是生產或者銷售。大衛曾經去電報給劉芾,詢問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劉芾的回答很簡單:合作建廠合作銷售都可以,但是專利不能賣。

就這樣,冰箱廠在美國和歐洲如雨後chūn筍一樣的建立了起來,光是1895年到1897年,兩年時間就有8座大型的冰箱廠落成投產,生產線達到了20條,產量直接翻了兩個翻。這些工廠中絕大部分是由“山德魯電器公司”控股的,只有極少兩家,是dú lì投資,購買了冰箱的生產權。

現在“山德魯電器公司”在美國和歐洲已經是個巨大的存在,雖然還比不上“標準石油”、“羅斯柴爾德”“摩根”等龐大的家族,但是在美國和歐洲的zhèng fǔ中也有了初步的影響力。最難得的是,大衛利用藥品和冰箱在歐美等國結識了一大批非常有實力的家族和政客。

第十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

() 送走了這兩位前來洽談在美國東海岸建立冰箱廠的生意人,大衛點燃了一根雪茄,站在落地窗前,遠眺著市區外那一片高大的廠房,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從當初自己孤身坐船帶著幾百箱小藥片回到英國老家,到現在坐擁10多座工廠,幾百家專賣店和這座公司總部大樓,不過10年多一點的時間。而這些成就,和一個人離不開,那個人的信正躺在自己的保險箱裡,是今天剛剛收到的。

信很長,主要有兩個意思:1、他在臺灣當總統了,自己的賀禮應該早點送過去;二是給大衛提一個建議,錢都存在銀行裡不會生小崽,坐家裡數錢是最沒出息的人,所以要把錢投入到一個更能賺錢的產業裡去,而這個產業就是石油公司。

對於石油公司,大衛一點都不陌生。在高階酒會和議員們的聚會中,不止一次的見到“標準石油”的當家人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和他的兒子,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而且私人關係不錯,由於當時“標準石油公司”佔據了美國80%的石油份額,所以正遭到美國zhèng fǔ的反托拉斯法打擊,大衛作為家用電器的實際壟斷者,也站在洛克菲勒家族這邊搖旗吶喊。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的父親是一個走江湖賣神藥的,當初大衛來美國賣藥的時候,洛克菲勒一家還特別邀請他去家中做客,估計是同行相惜吧。

不過雖然私人關係不錯,但是如果大衛想從洛克菲勒家族中搶下一片地盤,那無疑是虎口拔牙的冒險舉動。更何況美國大部分油井和煉油廠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大衛想不出自己能從哪個方面硬生生的擠進這個石油帝國。

不過劉芾的信裡倒是說了,石油公司如何起步,這個不用大衛擔心,而且新的石油公司將由另外一個人來管理,大衛要做的只是利用在美國的關係為新公司的籌建剷除一些障礙,如果他願意,也可以投入一部分資金,不過不能超過20%。按照劉芾的原話就是:你守著冰箱什麼都不幹,就可以成為世界最富有的幾個人之一了,錢不能都讓你掙走,現在我比你更需要錢。

當劉芾的代表、未來石油公司的管理者,卡爾。施耐德來到大衛的辦公室裡的時候,大衛忍不住樂了,這個卡爾。施耐德和大衛以前就認識,當初大衛在歐洲給劉芾四處聘請工程技術研究人員的時候,施耐德正是被大衛從德國的一家機械製造廠裡給高薪挖走的。

卡爾。施耐德,德國漢堡人,今年49歲,一直在臺灣的研究所裡任職,主要研究方向是汽車和摩托車。當初,就是他領著一組研究人員,把劉芾漁船上的汽車和摩托車拼湊成型,並建議讓劉芾去生產汽車賣。劉芾也是從那一次後,逐漸發現這位德國工程師的天賦並不在機械研究上,而是在領導才能和商業靈感上。

由於劉芾不想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寄託在大衛一個人身上,所以這次籌建石油公司的任務就交給了這位德國工程師,當然了,不僅施耐德的全家都已經定居在了臺灣,而且隨著施耐德來的,還有兩位內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