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部分

車、減速等動作。燃油儲備5000噸,最高航速35節,續航能力在15節的狀態下可以達到10000海里以上。

亞洲級重巡的主炮和它的噸位來比,有些偏小,只有200MM,3座三聯裝炮塔前二後一佈置。除了這9門200MM主炮外,副炮也小的可憐,只安裝了10座雙聯裝75MM高平兩用炮,剩下的還有20挺19MM四聯機關炮,沒有安裝魚雷發shè管,對海攻擊力有些偏弱,但是對空攻擊力很強大,如果需要的話,還有一些設計存在但是沒有安裝的炮位,可以加裝更多的副炮。

這條重巡從外觀上看,也很彆扭,和這個時代的其他國家戰列艦和巡洋艦相比,亞洲級重巡的上層建築低矮了很多,唯一的一根菸囪成為了這條船的標誌物,低低的聳立在船zhōng yāng。如果讓英法德等國海軍看到這條重巡,他們一定會奇怪這麼低的桅樓如何能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率先觀測到敵人船隻呢?

這個時代的戰艦由於大多數燒的是煤,所以會在開船的時候從煙囪裡冒出黑、黃sè的煙柱,具體顏sè要看煤的質量。而這種煙柱就是遠端觀測到敵方艦船的最好標示,船速越快,煙柱越粗越高,如果一個大艦隊開過來,最先看到的就是天邊那一片黑壓壓的濃煙了。

為了能提前發現敵人,這個時代的軍艦都把指揮塔和桅樓修的很高,站得高看得遠啊,在二戰中,rì本人把這種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讀者可以去翻翻rì本二戰中的戰艦,有幾條船的指揮塔都可以媲美太空戰艦了,那真是又高又直,讓人看著都怕這條船在拐彎的時候翻掉。

而臺灣設計的這種亞洲級重巡,把桅樓和指揮塔設計的非常低,這樣做雖然能夠降低船的重心,獲得一點航行和shè擊中的穩定xìng,但是如果不能優先發現敵人,那不就被動挨打了嗎?

劉芾和臺灣研究所裡的設計師們不會這麼傻,故意把軍艦造成一個先捱打才還手的老實孩子,這種設計是因為臺灣的重巡不用觀察員去桅樓頂端拿著望遠鏡去發現敵艦了,它有了一種全新的觀測方式,那就是:飛機。

自從1899年劉芾在基隆附近修建了飛機場和飛機研究所,臺灣的飛機研究就因為有了劉芾的大力支援而飛速發展起來,再加上有了劉芾漁船裡的那架模型飛機的參考,臺灣的飛機研究雖然不能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最次也是站在了巨人的啤酒肚上。

當開始,研究所的研究員們過於追求模仿那架模型飛機的樣子,結果由於材料和動力方面的差距,試製出來的飛機雖然也能夠飛上天,且速度不俗,但是穩定xìng很差,光是試飛,就因為各種事故而死傷了好幾位英勇的飛行員。

看到除了人命事故,劉芾趕緊攔住了這些研究員還沒學會走,就要跑步加跨欄的冒進行為,並憑藉著自己在電影電視中的那點見識,和研究員們共同試製出來了一種木質布蒙皮的雙翼機,這種在一戰中大放光彩的雙翼機雖然速度慢,樣子醜,但是技術簡單,穩定xìng很好,雖然離劉芾的要求還很遠,但是作為一種實驗xìng的飛機,還是很成功的。以這架雙翼機為原型,飛機研究所的研究員們用了幾年時間,發展出來了3種更加穩定,xìng能也提高了不少的新型號。

第四十八章 臺灣空軍

() 第一種是體型最小,速度最快的水上型號,由於劉芾念念不忘要把飛機這種新裝備利用到海軍裡,所以這種水上型號的飛機發展的最快,也最先進。這種飛機的翼展只有7米,機長5。2米,高2。5米,機重4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7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195公里,實用升限6400米,續航時間4小時。機頭上安裝了一挺12MM機關槍,備彈量50公斤,採用了同步發shè裝置,可以從螺旋槳槳葉的轉動間隙中,發shè子彈而不打傷螺旋槳。這種被命名為“海鷗”的戰鬥機除了駕駛員,還可以搭載一名攜帶著電報機的通訊員或者觀察員。由於是專門為海軍設計的飛機,所以這種飛機採用了浮筒設計,在機身的下方左右各有一個浮筒,用於在降落或者起飛的時候,漂浮在水面上。由於海鷗型水上飛機體型較小,續航能力優越,所以不僅能在亞洲級重巡上攜帶4架,就連基隆級驅逐艦,也可以把一架水上飛機放到船尾部,需要起飛偵查的時候,再利用船上的吊杆,把飛機放到海面上。

第二種是體型最大,速度最慢的陸軍型號,這種名叫“野鴨”的雙翼機翼展有24米,機長17米,高5。3米,機身由臺灣特產的鋁合金管和部分鋼管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