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下翅膀,不管能不能改變歷史,先把身邊這兩個勁敵給扇散架,免得隔幾年他們就來折騰折騰。

由於知道rì俄艦隊大概在什麼海域開戰,劉芾把臺灣的兩個潛艇大隊的近50艘“鯊魚級”潛艇和未來得及更換的40艘“金槍魚級”改進型潛艇都派了出去。這些潛艇將分成3個潛艇群,其中2個潛艇群直接前往rì本北部和朝鮮之間的對馬海峽,埋伏在海峽中段等待雙方交戰,而剩下的一個潛艇群,則遠遠的跟在俄國艦隊的身後,悄悄的前往雙方的預計交戰區。

劉芾這次的計劃是在rì俄交戰水域埋伏下臺灣海軍的近百艘潛艇,待rì俄艦隊交火以後,視情況,分別對雙方艦隊發起魚雷偷襲,最終目的是交戰雙方的所有艦船,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也要儘量擊沉雙方的主要作戰艦艇。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防部海軍參謀部的參謀們和潛艇指揮官們共同策劃了一份更為詳盡更為貼近實戰的作戰計劃“虎鯊行動”。在這份計劃中,臺灣的3個潛艇群,將採取預先埋伏和尾隨跟進的方式,逐步確定雙方準確的交戰地點,並透過電臺聯絡,使每個潛艇群的情報同步,然後利用雙方混戰的機會,有選擇的用魚雷偷襲選定的目標船,這個有選擇,就是選擇佔上風一方來攻擊,使得雙方的海戰接近勢均力敵,從而延長臺灣潛艇偷襲的時間,以給rì俄艦隊,造成最大的損失,最後再統一攻擊,力求把雙方的幾十艘主力艦和剩下的輔助船隻全部消滅。

不過這個計劃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倒不是臺灣潛艇數量不夠,或者攻擊力不強,現在的“鯊魚級”潛艇,不僅航程和航速加強了不少,作為潛艇最主要的攻擊武器—魚雷,也換裝成了威力更為強大的533毫米“Ⅲ型”魚雷,這種重達700多公斤的重型魚雷,光戰鬥部就有近200公斤的裝藥,由於採用了更為先進的磁力引爆,比原來的碰撞式引爆的威力提高了很多倍。

磁力引爆雖然和碰撞引爆在爆炸力上基本相同,但是碰撞式引爆是魚雷撞上船體以後,才觸發爆炸,這樣,魚雷的爆炸力有一部分都沿著船體傳導分散,使得爆炸結果就是在船體上開一個大洞,對於越來噸位越大的戰列艦來說,如果不炸到要害部位,再加上損管及時,水密艙夠多,那麼一兩條魚雷並不能使得一艘上萬噸的戰列艦失去戰鬥力或者沉沒。而磁力引爆魚雷,是在魚雷並沒有碰觸到船體時就依靠船體本身的磁力引爆了魚雷裝藥,這樣,在魚雷與船體之間還有一部分海水阻隔,由於水的密度很大,其被壓縮xìng很小,中間的這部分海水就會被爆炸的擴張力衝向船體,爆炸部位的船體就會被海水抬高,而其他部位則會被船體的自重拉低,這樣,整個船身都會變形,嚴重的直接就會折斷龍骨,從而引發動力系統失靈或者結構變形而漏水,這條船就算短時間內不沉沒,也沒有了繼續修理的可能,就是放到現代,一條高噸位船隻的龍骨變形或者斷裂,也沒有好辦法維修,只能是拆卸鍊鋼,或者任其沉沒。

既然難度不在潛艇攻擊力上,那麼這個難度在哪裡呢?難度就在戰場的瞬息萬變上,由於rì俄雙方近百艘艦船會混戰在一起,那麼想要不為人知的控制住交戰場面,基本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rì本海軍已經被偷襲過三次了,就算不能肯定是潛艇的偷襲,不過就算最笨的海軍,也應該從中間總結出了一些有用的東西,這樣,想控制住場面就更難了。

就算老天垂愛,沒被雙方發現臺灣潛艇偷襲,想消滅雙方這麼多船隻,也是很難的,因為rì本聯合艦隊可算是傾巢出動了,不僅連幾十年前的木質蒸汽炮艇也加入了艦隊,而且還湊了幾十艘雷擊艦混編在艦隊中,這些體型小,速度快的準魚雷快艇,一旦發現異常,肯定會四散逃離戰場,連追都沒法追。

另外,交戰雙方不是在一個固定的海域你一拳我一腳的對噴,而是邊打邊走,一旦有一方決定撤退,那麼場面就不好控制了,臺灣潛艇不僅要攻擊高速移動目標,而且還要防止被遊弋在周圍的其他軍艦發現炮擊或者撞擊。

為了防止第一套計劃失敗,參謀部和潛艇指揮員們還制定了另一條計劃,那就是派遣一部分潛艇去交戰雙方的海域進行偷襲,剩下的潛艇分為2部分,分別潛伏到海參崴和佐世保軍港附近,不管是rì本聯合艦隊還是俄國人的艦隊,打完仗總要回家吧,這些潛艇就在他們家門口伏擊這些疲憊、鬆懈的艦隊。

第二套計劃雖然看著也挺合理,不過深入到別人的軍港門口,伏擊人家的艦隊,本身也是個技術難度很高的活,劉芾經過左右衡量,還是批准了第一套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