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臺灣軍隊啊,我是去練兵去了,可不是真給你們玩命去了。
美國總督也覺得臺灣這個小島上沒準真拿不出那麼多正規軍了,也就不再提這個要求了,而且對於臺灣軍隊在棉蘭老島上開辦金礦和銀礦和倒賣木材什麼的也都裝不知道,在美國人眼中,棉蘭老島上的那兩處金礦只能算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礦了,再加上當地遍佈的沼澤地和毒蟲,就算臺灣軍隊打算和美**隊一起挖,美**隊也沒人願意去,金子雖然好,那得有命花才成啊。那些木材,美國人就更看不上了,美國本國還有大片的樹沒人砍呢,誰沒事跑出上萬公里,來這裡運木頭回家啊,運回去也是賠啊,誰愛要誰要吧,美國人巴不得臺灣軍隊把原始雨林全砍了才好呢,他們恨死這些雨林了。
棉蘭老島上的兩個小金礦都是駐守的軍隊用俘虜去挖的,由於沒有那麼多工程可做,而看押這些俘虜又是個很費時費力的工作,所以在留下了一部分比較本分的俘虜和那些rì本罪犯一起繼續修補公路以外,剩下的2000多名俘虜就被送到了島的東北部布湍附近,在這裡挖掘金礦,由於這裡遍佈沼澤,就連當地人也不敢輕易進入,所以,在修建了一條通往沼澤深處的公路以後,只需把守住公路的出口,把這些俘虜往裡一趕,就可以定期用糧食和工具換取金子。這些俘虜不僅跑不到,還要對付沼澤裡的毒蟲和金洞中的塌方,估計用不了幾年,這些俘虜就自生自滅了。
至於遲遲沒能剿滅的游擊隊,那根本就不是啥游擊隊,而是臺灣內務部培養的一群臺灣正規軍,當初那個老參謀給劉芾出了一個養寇自重的主意,然後劉芾就讓內務部訓練了幾百名陸軍士兵,偷偷運到了島上,扮演游擊隊的角sè。這些游擊隊白天在雨林中躲藏起來,夜晚按照臺灣駐軍指揮官的電報,去指定地點獲取給養和補充彈藥,如果有傷員,也換上臺灣駐軍的軍裝,然後由駐軍接走。
需要發生sāo亂或者起義的時候,駐軍指揮官就是按照內務部特工提供的島上不合作名單,指揮這隻游擊隊去襲擊這些村鎮或者種植園一類的目標,造成游擊隊出動的假象。由於有駐軍指揮官偷偷通報,所以這隻游擊隊簡直是神出鬼沒,就連美國觀察員也看不出端倪來,在給總督的彙報中,狠狠的誇獎了臺灣駐軍的積極出擊,也狠狠的詛咒了那些該死的雨林。
這隻游擊隊越厲害,美**隊越不敢接手棉蘭老島,美國的菲律賓總督也不想用美國人自己的生命,去填這個無底洞一樣的破島,而且棉蘭老島北側的幾個島上,也是臺灣駐軍在駐守,如果輕易調換,萬一被這些游擊隊衝去重圍,跑到呂宋島上來,那可就麻煩了,幾萬美軍好不容剛把呂宋島弄的將就著能待,再放一支百戰jīng兵跑過來,幾年內,美國人就別打算幹別的事情了。
看到棉蘭老島的局勢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大變化,臺灣在哪裡練兵的計劃也可以多維持幾年,劉芾暫時放下了這個問題,又開始豬呢比實施另一個籌劃了很久的計劃,那就是臺灣的工業出口問題。
以前臺灣和劉芾的主要經濟來源一是靠劉芾個人的資金,這些資金最開始是靠那些磺胺藥片的收入,後來逐漸轉變為和大衛合夥開辦的山德魯電器賣冰箱、摩托車的分成,還有施耐德石油公司在美國採油煉油的收入。雖然這些收入這些年來逐年在增加,而且未來幾年還會更高,但是劉芾不想臺灣變成一個自己的私人投資領地,既然dú ;lì成為國家了,那麼最好能慢慢轉變成一個正常的國家,從軍事到政治,從外交到經濟,都要轉變。
目前,政治上劉芾還想不出什麼好的發展方向可轉變,軍事上,是臺灣的最強項,不存在轉型的需要,外交上,臺灣正在轉變,由原來的誰惹我我就揍誰的獨行俠模式,正在往誰惹咱們咱們揍誰的地區大國模式轉變,而經濟上,由於以前怕很多技術外流而不敢發展大規模製造業,所以除了出口一些農業加工產品,臺灣的經濟基本以進口為主,雖然有兩座大型金礦的收入,不過臺灣zhèng ;fǔ自己的賬目上,基本是赤紅一片,如果沒有劉芾的輸血,臺灣zhèng ;fǔ馬上就得破產。
為了轉變這種不能造血的模式,劉芾在幾年前就匯同了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和商務部、國防部等zhèng ;fǔ部門的人員一起對臺灣對外有競爭力的工業產品做了一個篩檢,在把技術過早洩露的危險降到最低的情況下,制定了一個產品目錄,然後按照這個目錄,再把這些產品的生產和出售權,賣給臺灣當地的一些有富裕資金又想進軍制造業的商人,由他們建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