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個人威信和魅力的光芒,是無法在空氣中被“光合”成“馬兒的能量”的。馬兒要跑,就得讓馬兒吃草。

對外部體制力量格外重視的樓忠福,顯然也沒有忽視這個問題。他對企業內部利益激勵問題有清醒認識。他很明白,沒有形式上的東西,就沒有在外面“行船的身份證”,也無法約束和管理本來就十分鬆散的工人隊伍,更無法鑄造“鐵打的營盤”。但要凝聚人心士氣,激發團隊戰鬥力,歸根到底還得靠合理的利益激勵。所以一出任經理,他就對職工說:“集體企業沒有靠山,也沒有鐵飯碗,我們是靠自己雙手拼搏吃飯,不是靠著政府吃大鍋飯,所以我們的待遇一定要比國有企業好。我們要讓承擔經營責任風險的施工隊長們首先成為萬元戶。”

。 想看書來

既有繡花功也有劈柴力(3)

這不是空頭許諾,而是說到做到的。1985年底,東陽三建派張偉鋼等年輕職工去杭州參加培訓,上課老師是浙江一建一位姓王的工程師。他當時每個月拿78元工資,加上年終獎金和平時上課的收入,一年總收入也就在1500—1600元收入。當年輕的張偉鋼告訴他的老師,自己一年也能拿這麼多的時候,這位王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他瞠目結舌地說:“你們鄉鎮企業真有錢!我這個國有企業的工程師連你們一個普通職工都不如。”★

其實這還不算什麼,要說收入高,東陽三建的施工隊長才是最高的,他們是拿利潤分紅的。當然他們也承擔最大的經營風險,為公司作出了最大的貢獻。他們當中很快就成長出一批光榮的萬元戶了。

除了收入比國有企業高之外,公司每年年終都搞評選先進之類的活動,對先進者論功行賞。上世紀80年代物資短缺,熱水瓶、手錶、腳踏車等物品獎勵,都能讓職工高興一陣子。

這些措施並不新鮮,但並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做到。沒有兩下“劈柴力”,一個體制外的鄉鎮企業,也不敢隨便在待遇上跟國有企業比高低。

。。

麻煩是最好的老師(1)

中國人的確是很聰明的,雖然中國的聖賢說不出“我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無知”這樣偉大的醒世恆言,但中國人對人的認知能力是足夠清醒的,所以才有“於無字處讀書”的智慧提醒。

人們獲取知識和取得進步的途徑,確實不只有書本和學校,而且書本和學校往往都不是效果最好的途徑。“社會大學”中的“現實課程”,往往比教室內的書本來得更加深刻和有效。馬克思也曾說過,社會需求比辦十所大學更能夠推動技術進步。

上世紀80年代的樓忠福,雖然時時為自己只有小學畢業的教育經歷而感覺不安,並在出任經理後如飢似渴地看書、讀報和進修。但是讓他得益最大、進步最快的,可能並不是這些“有字的學習”。現實工作中的麻煩和困難,也許才是讓他進步最快的老師★。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建築文化和服飾文化都走出了過去的單調,顏色、面料和式樣都在不斷地豐富起來。“幹部裝”雖然還是比別人多個兜兜,但更為神氣的西裝革履顯然成為更多人的選擇,泳裝表演在爭議中出現,而各種式樣豪華的洋樓也從土地上冒起。1986年東陽三建所承建的一個工程要求鋪設玻璃馬賽克,這是一種新的建築裝飾材料,東陽子弟們以前都沒有見過也沒有使用過。土八路碰見坦克車,自然是土法上馬,按照過去老經驗來做。可結果卻是耗了工時又廢了材料,搞得亂七八糟而毫無進展。那時候蓋樓房是特別講進度的,工錢尚可商量但進度卻必須保證。無奈之下,樓忠福只好出高價錢到別的工程隊請師傅了。

其實這次事件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麻煩,跟另一個教訓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也是在1986年,東陽三建承攬了國家兵器部富陽療養院的工程。東陽三建是以“投標”的方式取得這項工程的,但是那時候中國建築市場還不知道投標為何物。所謂的“投標”,只不過跟農村“標”一堆豬骨頭一樣,在資訊極不詳盡的情況下憑眼力和經驗估價,如果雙###得合適就成交罷了。這個工程坐落在浙江富陽縣風景秀麗的千島湖景區內,樓忠福本以為這次是拾到寶了。可是隨著施工開始,各種資訊逐漸清晰和具體之後,才發現以260萬承包來的工程,實際造價竟然需要400萬。140萬的虧損放在何時何地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在當時的中國更是一個天文數字。樓忠福和公司的同事都傻了眼,怎麼辦才好?是丟盔棄甲地逃跑呢,還是把問題擺出來爭取對方的諒解和補償呢?

然而,麻煩大了,有時候事情反而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