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早在2006年就已經在美國試駕過豐田凱美瑞的這款混合動力的新車,所以一直想請教豐田公司,即使不能在中國只推出這一新車型(當然出於生意的考慮,這是可以理解的),那麼為什麼不給中國的消費者一個選擇的機會呢?難道說傳統動力車型的生產線在沒有賺夠錢的情況下,就不在中國推廣新的混合動力車型嗎?中國作為如此巨大的汽車市場竟然都沒有機會對節油產品做出選擇,這未免太過可笑了。豐田不僅是凱美瑞,這樣的情況還存在於相應的麵包車型。雖然據豐田公司沒有確認的訊息稱有可能在2009年之後有機會在中國發布這一新型混合動力車型,但頑童在聽到這個“沒有確認的”訊息時,心裡依然感覺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不是滋味。

還說塑膠袋的問題,大家不妨回憶一下,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大量地使用塑膠袋的呢?沒錯,是在90年代超市出現之後,尤其是在國外的大型超市進入中國之後才開始的,而在這之前家家都是用菜籃子或布袋子上街買菜的。是“超級市場”這個“外來的和尚”在中國唸了一本大量使用塑膠袋的“浪費經”,給我們慣出了愛用塑膠袋的毛病。不僅大量消耗著石油,還增加了白色汙染。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五、新興國家不應當揹負“推高油價”的黑鍋(2)

上述的例子還有很多,正是這些,不僅給發展中的“新興國家”帶來了極高的能源消耗,同時也增加了這些地區的碳排放量。“新興國家”因此揹負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兩大黑鍋。

可以說發展中國家對於石油等能源和資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所帶來的環境問題,其根本並不僅在於發展中國家自身,由於這些需求都是為了滿足西方發達國家的訂單,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在於西方發達國家。而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的國內需求增長目前仍是處在正常和健康的狀態之中,因此,將全球能源、資源消費的高增長問題和連帶的環境汙染問題推到“新興國家”身上是一個巨大的謬誤。

如何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新興國家”應該思考的,更需要整個全球化製造產業列車各個鏈節中所涉及的國家共同出謀劃策。

頑童在此大膽提議,既然世界的經濟在全球化,整個市場、資本、人力,甚至於管理都在全球化,那麼資源是不是也應該真正的實行全球化呢?比如,在輸出外包的同時跟隨訂單帶入一定量的石油資源或其他原材料資源,就像現在已經在實行的碳排放量交易一樣,透過這樣的手段在加工國和發包國之間進行一定的平衡。

戰略性的高能耗產業區域化轉移帶給“新興國家”的傷害還不僅僅侷限在資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環境汙染兩個方面。由於“新興國家”在整個全球化製造產業列車中所佔的位置,使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要以西方發達國家的要求為轉移,這就使得產業轉軌難度加大。也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所謂的“上下車、停開車及掉頭難”。

然而,在全球化製造產業列車把我國打造成了其中的一節車廂之後,我們國家的很多人就滿足於這種狀態,不能冷靜的面對自身的問題,甚至懷抱著這種打工心態,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所謂的實力已經完全熊貓化,沒有競爭力可言。於是就出現了有的人接受了發達國家的忽悠,還得意洋洋的向世人宣佈我們的加工業已經雄居世界第一,殊不知這裡的雄不是雄雞的“雄”而是熊貓的“熊”。

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會長約翰·恩格勒2008年8月18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提醒,“美國工業可繼續領先於中國,中國製造業超美尚需時日”。文章稱,對於中國現在正重塑世界工廠地位,並將於明年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國這一預言觀點,約翰·恩格勒及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同仁並不敢苟同。

文章認為,中國要趕超美國尚需時日。根據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的分析報告顯示,就實際製造業增加值(根據物價進行了調整反映出產量)而言,美國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最大製造國,工業產出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約翰·恩格勒分析援用了頗受尊重的世界銀行資料庫,報告顯示,美國2008年的產量將是第四大經濟體中國(歐盟和日本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的兩倍。即使按照當前以美元計算的製造業衡量尺度,2008年中國的產出也將只有美國的大約60%。

中國明年遠遠不能取代美國,假如它的製造業繼續以10%以上的實際年增長率發展,總產量也要到2020年左右才會趕上美國。此外,鑑於中國開始受到制約,是否能保持快速增長還很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