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部分

沒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語言,卻偏偏要裝出一副對豐年最關心、對貧者最關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豐年瑞”這個話題,巧妙地作了一點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讓他們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詩裡沒有直接出現畫面,也沒有任何形象的描繪。但讀完全詩,詩人自已的形象卻鮮明可觸。這是因為,詩中那些看來缺乏形象性的議論,不僅飽含著詩人的憎惡、蔑視、憤激之情,而且處處顯示出詩人幽默詼諧、憤世疾俗的性格。從這裡可以看出,對詩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過分偏狹的理解的。

(劉學鍇)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遊,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詩題一作《魏城逢故人》。詩中提到錦江、綿州、綿谷三個地名。錦江在四川成都市的南面;由成都向東北方向行進,首先到達綿州(今四川綿陽縣);再繼續東北行,便可到達綿谷(今四川廣元縣)。詩題中的“蔡氏昆仲”,是羅隱遊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在羅隱離開錦江,經過綿州回到綿谷以後,蔡氏兄弟還在成都。這首詩追憶昔遊,抒發對友人的懷念之情。

首聯以賦體敘事,字裡行間流露喜悅之情。錦江是名勝之地,能去遊一次,已是很高興、很幸福的了,何況是“一年兩度”,又是在極適於遊覽的季節。兩個“值”字,蘊含際此春秋佳日之意。這兩句所攜帶的感情,直灌全篇。

頷聯具體寫錦江遊蹤,極寫所見之美,寫景之筆濡染著濃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深得錦江美景的神韻,是全詩中最富有詩意的句子。這兩句分別承“前值東風”與“後值秋”而來,寫出詩人對錦江風物人情的留戀。上句寫春景,下句寫秋景。明明是詩人多情,沉醉於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卻偏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白雲。春遊錦城時,錦江畔春草芊眠,詩人為之流連忘返,詩中卻說連綿不盡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樣,對自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絆著馬蹄,不讓離去。秋遊錦城時,秋雲舒捲,雲與樓相映襯而景色更美,故稱“好雲”。詩人為之目搖神移,而詩人卻說,是那美麗的雲彩也很富有感情,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樓臺層層遮掩。“礙馬”、“遮樓”,不說有人,而自見人在。用筆簡煉含蓄,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餘地。“礙”字、“遮”字用筆迂迴,有從對面將人寫出之妙,而且很帶了幾分俏皮的味道。就象把“可愛”說成“可憎”或“討厭”一樣,這裡用了“礙”與“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開心事,正話反說,顯得別有滋味。這兩句詩,詩人以情取景,以景寫情,物我交融,意態瀟灑嫻雅,達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

頸聯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在離人眼裡,錦江的山好象因我之離去,而牽繞著別恨,錦江之水也似乎帶著離情,發出咽泣之聲。美麗多情的錦城啊,真使人魂牽夢繞,肝腸寸斷!

中間二聯分別透過寫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雲、山脈、河流的可愛和多情,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託對他們的懷念。作者只說錦城的草、雲、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說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韻味。

末聯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江的留戀之情。詩人把中間二聯“芳草”、“好雲”、“斷山”、“流水”的纏綿情意,都歸落到對友人的懷念上去,說今天因為懷念您們,回頭遠望錦城,只見遠樹朦朧,雲遮霧繞。用喬木高聳、淡煙迷茫的畫面寄寫自己的情思,結束全篇,情韻悠長,餘味無窮。

這首詩感情真摯,形象新穎,結構嚴整工巧,堪稱是一件精雕細琢、玲瓏剔透的藝術精品。

(陳志明)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徵。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詩人羅隱著眼於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詩藝術表現上值得注意的有三點:一、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此詩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經營,除“辛苦”而外並無所有。然而前兩句卻用幾乎是矜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