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即謝浄,南齊著名詩人,曾任過地方官和京官,後被誣陷,下獄死。李白一生對謝浄十分敬慕,這是因為謝浄的詩風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話說,就叫做“今古一相接”(見《謝公亭》)。謝浄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描寫金陵壯美的景色和抒發去國懷鄉之愁。“澄江浄如練”就是此詩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潔白的絲綢。李白夜登城西樓和謝浄當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樣不幸,心情同樣苦悶(李白寫此詩是在他遭權奸讒毀被排擠離開長安之後),就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當年謝浄筆下的江景,想到謝浄寫此詩的心情,於是發出會心的讚歎:“解道‘澄江浄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意思是說,謝浄能吟出“澄江浄如練”這樣的好詩,令我深深地懷念他。這兩句,話中有“話”,其“潛臺詞”是,我與謝浄精神“相接”,他的詩我能理解;今日我寫此詩,與謝浄當年心情相同,有誰能“解道”、能“長憶”呢?可見李白“長憶”謝浄,乃是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這正是此詩的命意,在結處含蓄地點出,與開頭的“獨上”相呼應,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詩人是多麼的寂寞和憂愁。
這首詩,詩人筆觸所及,廣闊而悠遠,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飄然而來,忽然而去,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表面看來,似乎信筆揮灑,未加經營;仔細玩味,則脈絡分明,一線貫通。這根“線”,便是“愁情”二字。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如一二、五六句),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讚美古人(如三四、七八句),使這條感情線索時顯時隱、一起一伏,象波浪推湧,節奏鮮明,又逐步趨向深化,由此可見詩人構思之精。這首詩中,詞語的選用,韻律的變換,在色彩上,在聲調上,在韻味上,都協調一致,給人以一種蒼茫、悲涼、沉鬱的感覺。這就格外突出了詩中的抒情主線,使得全詩渾然一體,愈見精美。
(何慶善)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裡,雲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雲堪臥君早歸。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送劉十六歸隱湖南所作。詩八句四十二字,因為其中不少詞語的重沓詠歌,便覺得聲韻流轉,情懷搖漾,含意深厚,意境超遠,應當說是歌行中的上品。
這首詩的引人處首先在於一股真情撲人。詩人送劉十六歸隱是飽含著自己的感情的,甚至不妨說,是借劉十六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
天寶初年,李白懷著濟世之志,奉召來到長安,然而長安“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其十五)的政治現實,把他的期望擊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慮到將來的去向和歸宿。這時他送友人歸山,不再是對待一般隱逸的感情,而是慘透著同腐敗政治決裂的濃烈情緒,因而感情噴薄而出。
這首詩選用的表情途徑,極為別緻。詩命題為“白雲歌”,詩中緊緊抓住白雲這一形象,展開情懷的抒發。白雲向來是和隱者聯絡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於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從此白雲便與隱者結下不解之緣了。白雲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徵,李白這首詩直接從白雲入手,不需費詞,一下子便把人們帶入清逸高潔的境界。
為了充分利用白雲的形象和作用,這首送別詩不再從別的方面申敘離情,只擇取劉十六自秦歸隱於楚的行程落筆。從首句“楚山秦山皆白雲”起,這朵白雲便與他形影不離,隨他渡湘水,隨他入楚山裡,直到末句“白雲堪臥君早歸”,祝願他高臥白雲為止,可以說全詩從白雲始,以白雲終。我們似乎只看到一朵白雲的飄浮,而隱者的高潔,隱逸行動的高尚,盡在不言之中。胡應麟說“詩貴清空”,又說“詩主風神”(《詩藪》),這首詩不直寫隱者,也不詠物式地實描白雲,而只把它當做隱逸的象徵。因此,是隱者,亦是白雲;是白雲,亦是隱者,真正達到清空高妙,風神瀟灑的境界。方弘靜說:“《白雲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是體會到了這一妙處的。
這首歌行運筆極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稱地,不直言秦、楚,而稱“楚山”、“秦山”,不僅與歸山相應,氣氛諧調,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