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さ慕粽爬投��谷巳纈猩砈倨渚持�小�
這首詩將詩情與畫意揉在一起,把詩當作有聲畫來描繪。詩人很善於捕捉生活形象:酒旗、樓臺、檣櫓、爭渡的人群、幽軋的槳聲,動靜相映,氣象氤氳,透過優美的藝術語言把生活詩化了。含思宛轉,樸素優美,而又別具一格。
《堤上行》的第二首重在描寫長江兩岸的風俗人情,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詩寫入夜時堤上見聞。夜色中隔江相望,煙波渺茫。“煙波”二字,把迷濛的夜色和入夜時的江景寫得很美。在靜態的景色描繪之後,繼而寫出江邊堤上歌聲四起,相和相應,打破了靜夜的沉寂。他們唱的是什麼歌呢?詩人用一句詩作了概括:“《桃葉》傳情《竹枝》怨”,都是巴山楚水人民愛唱的民歌。句中的“情”和“怨”,很值得體味,可以想見,這歌聲對遭貶謫、受打擊的詩人來說,自然會牽動自身的“情”與“怨”的,這也是“含思宛轉”之處。詩的結句高妙,有意境。“水流無限月明多”是寫眼前所見之景,切合江邊和夜色。同時也是比喻,以流水和月光的無限來比喻歌中“情”與“怨”的無限。這句詩是以視覺來寫聽覺的,流水與月光,既含飛動之勢,又具明麗之性,這是用眼可以看到的,是視覺的感受;但是優美、動人的歌曲也能給人飛動、流麗的藝術感受,兩者(指視覺與聽覺)能引起“通感”。這種描寫創造了優美的藝術境界,能取得良好的美學效果,手法是高超的。
總之,這兩首詩,形象鮮明,音調婉諧,清新雋永,寫景如畫;有濃厚的鄉土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代表了劉禹錫學習民歌所取得的新成就。
(劉文忠)
踏歌詞四首(其一)
踏歌詞四首(其一)
劉禹錫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踏歌,是古代長江流域民間的一種歌調,一邊走,一邊唱。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踏歌詞四首》是劉禹錫在夔州時所作。此為第一首。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第一句末尾的“平”字值得細細體會。“平”應該是指春江漲滿,與江岸齊平。但“大堤平”三字緊緊相連,就使它似乎還有堤岸寬平的意思。故這“平”字包涵著比較豐富的意象,令人想到:明月升起,清輝灑向人間,漲滿河床的春水,月光下似與岸邊的沙土溶成一片,使大堤也顯得格外寬平。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人物登場了──“堤上女朗連袂行”。既然可以手挽手連袂而行,也可見大堤確實寬平。在大堤上連袂出遊,邊走邊唱,是少女的情思在胸中盪漾,不能自抑的表現,也反映了巴渝一帶的民間風氣習俗。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歡”,古時女子對所愛男子的愛稱。女郎們唱新詞,意在招引小夥子一同歌舞。這是一個多麼歡樂的季節,一個多麼動人的夜晚啊!只不過這一夜卻有點蹊蹺,未見熱情的應和,對方毫無反響。“唱盡新詞歡不見”,不說“唱罷”,而說“唱盡”,一個“盡”字,似可見女郎們停歌罷唱時的不堪情態。同時,“盡”字也暗示了時間過程。新詞唱盡之時,已經不是月照大堤的夜色溶溶的環境,而是“紅霞映樹鷓鴣鳴”的早晨景象了。鮮麗耀眼的紅霞碧樹,固然會引起女郎們的怔悸,而鷓鴣聲也免不了要使她們受到刺激。鷓鴣喜愛雌雄對啼,當新詞唱盡,四周悄然,代之而起的竟是綠樹叢中的鷓鴣和鳴,女郎們心裡究竟是一種什麼滋味呢?
劉禹錫用民歌體寫的愛情詩,常常有一種似愁似怨、似失望又似期待的複雜情緒。詩中女子月出時還興致勃勃地走上大堤去唱歌,僅僅一夜未能覓見情郎,這種失望畢竟是有限的。小夥子是否真的無動於衷呢?誰也捉摸不透。說不定“道是無情卻有情”,他們在有意作弄這些多情的女郎呢。那鷓鴣聲固然反襯女郎的寂寞,甚至好象帶點嘲弄,但也不是認真地要引起女子失戀的痛苦。
詩的開篇和收尾都是寫景,敘事只中間兩句,但如果僅有“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則幾乎讓人不知所云。而有了兩句寫景前後配合,提供帶有典型性的環境,人物在這種環境中的活動,就無須多言,自然可以想見了。並且,由於前後兩種環境的氣氛和色彩不同,則又自然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情感的變化。劉禹錫的民歌體詩,有時看似被寫景佔了較大的篇幅,實際上筆墨還是很經濟的,尤其是象這首詩最後以景結情,如果換成一般性的敘述,就無論如何很難表達這樣豐富複雜的內容。
(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