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部分

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

此詩向來被譽為杜律中的典範性作品。詩人圍繞題目,從幾個重要側面抒寫夜宿西閣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寒宵雪霽寫到五更鼓角,從天空星河寫到江上洪波,從山川形勝寫到戰亂人事,從當前現實寫到千年往跡。氣象雄闊,彷彿把宇宙寵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應麟稱讚此詩:“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並說它是七言律詩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陶道恕)

孤雁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裡透出:它是多麼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麼惶急、焦慮,又該多麼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彷彿開啟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麼?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裡,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彷彿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麼迫切,它那麼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裡,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彷彿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徐永端)

又呈吳郎

又呈吳郎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大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裡。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