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名言出自一本頗為神秘的古籍《昔時賢文》。說它神秘,是因為至今為止,都無法得知這是哪位高人的大作,面世於何朝何代。
說白了,它確實有點來無影的味道。不過值得慶幸,它沒有去無蹤,否則不知又會“戕害”多少成功人士,令他們失去生命的目標,而碌碌無為之終老。
經眾多史學家考證,《昔時賢文》,大約成書於清代中葉,作者不詳。文中吸收了中國曆代許多優秀格言,諺語等,敘述了為人處世之道,內容豐富,言近指遠,押韻工整,易誦易記;曾在民間廣泛流傳,影響甚大,被奉為“做人的準則,處世的法寶,交際的妙術,治家的秘訣”是一篇絕佳的啟蒙讀物。
而且除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經典的名言,此書中尚有“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人貧志短,馬瘦毛長”、“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等諸多金玉良言。用最簡單明瞭的語言,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刻畫出一個道理,就是財富的佔有程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一邊自己為自己不停地製造各種各樣的痛苦和麻煩,一邊不停地怨天尤人,責怪上天的不公,抱怨生活的不幸,妒忌別人的喜悅。因為我們當下的生活,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換句話說,是你在設計你的生活,只不過,編劇、導演、演員、觀眾都是你。
因此我們必須很關注,怎樣才能使自己富有呢?
其實現在,我必須承認,我有些不快。一邊堆砌著這些文字,我的心底隱隱有些怨恨,有些埋怨,為什麼在我呀呀學語的時刻,父輩們沒能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