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死在這場饑荒和瘟疫裡,可在這十多年間,他們可能會死在另一場的饑荒和瘟疫裡,可能會死在流賊的暴動裡,可能還會死在建奴的鐵蹄之下,不過是早死晚死的區別而已。
自己穿越到這裡,能為這些人,為苦難深重的神州,做些什麼呢?
就這樣,看著翻滾的河水,聽著滔天的水聲,嗅著潮溼的水汽,志文呆了整整一個下午。
直到夕陽即將落山,才轉身離去。
趕到營地,正好吃飯,趁著人齊,志文宣佈,再次增加殮屍的人手。
“太好了,小志,賞了一下午的瀑布,想通了?!”最高興的自然是孫大夫。
“不過我們找的人家,總共加起來滿一百五十戶就行了。”志文點點頭,接著說道,“李智你們招人的時候留個心,別弄多了,會燒石灰的優先。”
這個數字是志文考慮過的,李智一個人清理統計七十戶差不多是他的極限了,囡囡她們三個丫頭人小,能把剩下的八十戶理清就很不錯了,再多的話就忙不過來了。
不是沒想過找識字之人來幫忙,可一路上這眾多難民,想在其中找個識字的人,簡直比登天還難。
其他人,如可旺、定國和小林等,識的字還不多,計數就更別提了,再說他們也有自己的事兒。
只有志文自己和小捷,在不找糧的時候可以幫忙。
“可這人手我覺得還可以再多找些啊,小志,你們前幾天不是又找到一批糧了嗎?”孫大夫內心裡自是覺得人越多越好,“人再多些,咱們也能走得更快些啊。”
“孫伯,不是我捨不得糧食,再招人家,李智他們就忙不過來了。”志文解釋道。
隨即安慰孫大夫,“不過你放心,等新招的人家熟練了,我自有辦法,既不招人,又能增加人手。”
“是嗎?你可別糊弄我。”孫大夫將信將疑地說道。
“哪能呢,你就瞧好吧。”志文說道,“馬二昨天報信說,又找到一處毀損的塢堡,等我和宋嬸兒還有小捷去找糧回來,咱們就開始。”
第117章 有船的渡口
秋日的曠野,天高雲淡,黃河邊的官道上,逃難人群熙熙攘攘,正絡繹不絕地向南而去。
一匹駿馬帶著煙塵自南而來,難民們遠遠見到,早早地讓開一條通道,馬匹連同鞍上的騎士,仿若劈波斬浪,奔行之中未受絲毫阻礙,一路向北而去。
“小志,小志!”馬二遠遠看見人群中那顯眼的幾輛馬車,和林立的白蠟杆,還未到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大聲喊道。
“怎麼了?”志文正坐在其中一輛馬車上,等馬二進前,到了身旁,這才開口問道,看他神色如此興奮,難道有什麼了不起的新發現?
自黃河壺口瀑布二次招人,殮屍人家達到一百五十戶,共計六百多人後沒多少天,志文又再次擴大了招人的規模。
現在直接或間接給志文幫忙的人約有兩千左右了,殮屍消毒的程序大大加快,趕路的速度也不斷提升。
其中最親近的人計有十八人,包括逃難之初,連上志文自己的七人,孫氏父子二人,定國一人,小林一夥兒七人,李智一人。
招收的孤兒一百二十五人,六人和志文、小捷和小英娘他們組成了挖寶小分隊,十一人和小林他們七人組成兩個九人小隊,專門負責趕馬車和警戒,可旺和定國各帶四十四人,各自組成五個九人小隊,分別做為先鋒和後衛,還有二十人的預備人員居中策應,以備意外。
殮屍的人家就固定為一百五十戶,有掉隊或者其他情況減少的,再臨時補足,現在有六百一十二人。
以上共計七百五十五人,都是直接從志文他們這兒領口糧的,只不過志文他們自己十七人和孤兒,是直接保證口糧的,而那一百五十戶人家則是根據他們的殮屍數量發放的。
對了,馬二和他的手下十人有些特殊,是基本口糧加額外獎勵。
至於剩下的一千多人,算是外圍人員,是間接從志文他們這兒討活路的人。
要說這招兒,志文還是從張嬸兒兩口子(花花父母)身上學來的。
他二人被定國救出來後就跟著幫忙殮屍,口糧自然是按他倆每天完成的多少發放,一戶就他兩人,人少,乾的活兒不多,一開始拿到手的口糧不太夠。
不想沒幾天張嬸兒就開了竅,沒被選上的難民那麼多,她自行找了兩戶人家給她幫忙,這樣一來,乾的活多了,他夫婦二人拿的糧食也就水漲船高了,至於私下裡怎麼分給這兩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