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逃到歸化,或是去那裡行商的漢人,雖然名義上與蒙人並無瓜葛,但蒙人仍然將他們視為自己養的牲畜,什麼時候興致來了,就拿他們下刀,將這些漢人的財富據為己有。
是以在歸化的漢人活得都十分悽慘,只是他們要麼有家難回,要麼離開中原已久,根本沒有家了,只得忍氣吞聲呆在歸化,任蒙人欺負盤剝。
現下涿鹿商社要在額仁卓爾湖大量招人開工,鄒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些歸化城的漢人。
涿鹿商社的東家是漢人,達林臺部的首領是漢人,自己也是漢人,漢人對漢人,再有有活幹,有糧吃的誘惑,更重要的,還有將其平等視之為人的尊重,鄒群相信,這一大批漢人,必將被自己成功帶走。
第482章 傭兵團的名號
當然了,到歸化帶走大量漢人,特別是那些並不是自由身的漢人,定然會引起部分蒙人的不滿,這就需要武力來震懾了。
唯一可慮的,就是插漢部,特別是林丹汗在歸化附近的軍兵,鄒群不但要聯合不少傭兵團,湊夠一定人馬,還得派人提前聯絡歸化附近與涿鹿商社有染的各大小牧主們,讓他們提供些訊息才是。
至於此舉會不會引發大戰,鄒群並未放在心上,不是他心大,而是他早已看透插漢部內部並不心齊,對他們有敵意的,就是那麼幾個而已。
況且身後還有涿鹿商社和達林臺部撐腰,他何懼之有。
三天後,達林臺部最外圍的空曠草場上,人影憧憧,旌旗獵獵。
這是第一批出發,西去插漢部的傭兵團們,為了以示看重,在達林臺的各重要人物都來送行了。
以周承允、林遠和志文為首,左右是蘇魯特…蘇尼特左旗丞相,蘇德…蘇魯特的好友,也是蘇尼特右旗丞相,旁邊跟著的,還有孫可旺、林巧等人,一群人就這麼順著走過去,與各傭兵團頭子打打招呼,說幾句勉勵的話。
這場景,與後世領導會見百姓差不多,雙方氣氛融洽,其樂融融,唯一有些煞風景的,就是各傭兵團的團旗了,大小不一,歪歪扭扭,很是難看。
傭兵團有了名號自然就得有旗子,達林臺不缺布匹,缺的是讀書人,還有好的繡工,那些蒙人婆娘,讓她們補補衣服破洞還行,要讓她們在布上繡字和圖案,那就為難了。
最後的結果就是眼下這樣,旗子奇形怪狀,旗子上面的文字和圖案七倒八歪,不仔細看,根本不知道上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
傭兵團的名號取的更是千奇百怪,好多讓人不明所以,比如眼下志文正在唸叨的這個就是如此,“獻才”傭兵團,啥玩意兒,獻才,鹹菜?
旗子下面一個青壯聽到了志文的唸叨聲,小聲提醒道,“大人,不是獻才,是才獻。”取名的時候,就是因為獻才容易讓人聽岔音,才定為才獻的。
沒錯,這就是張獻忠和羅汝才他們的傭兵團,才獻二字,分別取自他們二人姓名中的一個字,羅汝才本不欲用這個名稱的,怕漏了自己等人的老底,可張獻忠卻不以為然。
來到塞外這麼久,沒見涿鹿商社在此地追殺他們這些流匪殘餘,而其他那些惡貫滿盈之徒也多了去了,沒見商社拿他們怎樣,只要遵守達林臺這裡的規矩,其他沒什麼好擔心的。
羅汝才聽了張獻忠這番話,沒了聲音,“才獻”一名就此定了下來,實在是他也就半吊子的水平,要讓他想出什麼更高大上的名號,羅汝才自忖沒那本事。
給鄒群他們取的名號同樣如此,第一個字用的是鄒群的“群”字,第二字按照慣例,要用鄒群他們傭兵團裡另一個領頭之人的名字,奈何這些人裡面,除了有數幾個的姓名還能上臺面,其他大部分人的姓名,就是一個姓加排行,好比張三李四王五這類。
第二個字因此難產,用姓用數字都不好聽,羅汝才抓破腦袋,想出個“發”字,將群放在前面,是為群發,意思就是大家都能一起發財,發大財,這是羅汝才給鄒群的解釋,鄒群他們都挺滿意,“群發”傭兵團就此誕生。
緊跟著才獻傭兵團的,就是群發傭兵團了,志文一看,有些被震住了,應該不是發群罷,一諧音就挺不雅的,群發?你們這是要群發什麼訊息麼?
志文心裡腹誹著,又仔細看了看這隊人馬,見人人都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神情,確信裡面沒有另一個穿越之人,這群發二字,應該就只是單純的一種對發財的渴望罷。
這麼一圈走完之後,周承允大手一揮,頓時馬蹄聲如雷,滾滾煙塵中,傭兵們向西而去。
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