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農耕、織造等先進技術,同時,學到中國封建王朝的治國之法,從而使日本穩步發展成為獨立自主的民族國家。

早在明清之際,中國國力尚未完全衰落之時,日本的侵華意圖就已經非常明顯,甚至綿延400年而不絕,每逢時局之變則愈彰。

日本戰國年代的權臣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就在《答朝鮮國王書》中明言:“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盡化我俗,以施王政於億萬斯年,是秀吉宿志也。”幸而明朝派大軍援助朝鮮,兩國並肩抗日,才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的狼子野心。

19世紀,在西方霸權爭奪亞洲時,日本幕府也曾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1868年,在推翻幕府的腐朽統治後,日本實行“明治維新”,改向歐洲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及科技,建立律令制度,大力發展經濟,因而迅速強大起來。

地球自有生物以來,就是弱肉強食。人類歷史更是充滿競爭。強者若不自律,弱者必然倒黴,“落後就要捱打”。強大起來的日本實行了“脫亞入歐”的國策,採取了與強者西方為伍、所謂“遠交近攻”、侵略亞洲大陸的帝國主義政策。明治維新時期的所謂“志士豪傑”,諸如西鄉隆盛、木戶孝允、板垣退助,再提“徵韓論”,依然認為“朝鮮北連滿洲,西接中國,使之屈服,實為當前保全皇國之基礎,將來經略各國之根本。”而一旦謀定朝鮮,日本對於中國的侵略步驟則正式展開。日本參謀本部在擬定的《征討清國策》中,將北京和長江中下游的戰略要地列為“佔領區”,而將從遼東半島到臺灣的沿海地區和島嶼以及長江下游兩岸地帶,則列為“吞併區”,中國其餘國土“宜被肢解”,使之成為日本的屬國,或者直接在“中國內地建立一大日本”。

最為露骨的《田中奏摺》出臺顯示,田中義一無疑成為這一脈相承中“再接再厲”的接棒手,並有了“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皆已實現。唯第三期征服滿蒙以征服中國全土……則尚未完成”的總結。奏摺甚至明目張膽地提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佔領中國之後,“再利用中國的資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島,並進而征服中小亞細亞以及歐洲”,便是對日本侵略盤算的準確定位。上述的日本人物,不是無知妄想、能量有限的日本“憤青”,而是手持國家重器的政權代表者。同時,甲午海戰、割佔臺灣、謀求遼東半島、炮製“滿洲國”,頻頻得手,更是助長了日本軍國主義征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囂張氣焰。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不僅加深了各國的社會矛盾,而且引起了世界局勢的變化。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影響下,德、日相繼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歐、亞戰爭策源地,不斷髮動對外侵略戰爭,導致了整個亞細亞局勢長時間的動盪不安。

為了擺脫外交孤立狀態、共同對外侵略擴張,1936年11月25日,德國和日本在柏林簽署《德日###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加入《###產國際協定》,從而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德、日、意三個法西斯國家實現初步聯合後,進一步相互支援,加緊勾結,國際局勢更加緊張,整個亞細亞隨即被捲入戰爭的深淵。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半壁河山淪陷在日軍的鐵蹄之下。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