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喙�鐧撓臘彩小�

9月29日,岡村寧次見其主力方面不斷遭到伏擊、側擊和夾擊,意識到戰場態勢日益不利,下命令說:“華軍頑強,現仍潛伏於汨水、修河兩岸地區。本軍為避免不利態勢,應速向原陣地轉進,以圖戰鬥力之恢復,並應嚴密防備華軍之追擊。”

10月1日,中國軍隊開始追擊,10月14日,日軍退回新牆河以北地區,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岡村寧次稱:“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四億民眾,也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的全部兩百萬抗日敵軍,而僅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校系統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嫡系軍隊的抗日意志。有此軍隊存在,迅速和平解決事變,無異緣木求魚。”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達2萬餘人,國民黨軍隊傷亡3萬餘人。

這一戰,導致日軍2年之內都沒敢再進攻長沙戰區。

2年之後

第二次長沙會戰

阿南惟畿吸收了第一次長沙會戰時日軍分散使用兵力的教訓,不再是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進攻長沙,而是將所有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湘北,形成湘北方面的絕對優勢。作戰正式打響之前,阿南惟畿下令將指揮所前移到岳陽。

1941年9月29日,日軍發起對長沙的第二次進攻,進攻路線跟2年前那一次差不多,雙方兵力跟2年前那一次相當,但是這次日軍進攻速度加快,不跟中國軍隊糾纏,直取長沙,中國軍隊猝不及防。

薛嶽對日軍即將發起的進攻非但不驚慌,反倒是胸有成竹,充滿必勝的信心。因為從第一次長沙會戰至今的兩年時間裡,第9戰區對日軍的進攻已做了較為充分的防禦準備。一方面各部隊進行了整訓,補充了武器、兵員,戰鬥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各部隊加強了陣地工事的構築,這些工事經過兩年時間的修築,已經比較堅固了。

10月28日日軍攻入長沙,但是除了長沙,周邊地區全部被中國軍隊控制,日軍供給線被切斷,彈藥、糧食都沒法跟上。而此時長沙已經歷經“夕陽大火”,90%建築不復存在。

薛嶽仍竭力保住長沙,在他看來,失去長沙城,讓日本人哪怕有一天的佔領,都是他這個戰區司令長官的恥辱。同時,他心中還有一層潛在的意識,那就是他要把長沙城變成中國各戰區抗戰的象徵。薛嶽命令第9戰區內所有部隊包圍長沙,打一個大殲滅戰。

日軍後勤補給線屢遭打擊,運輸部隊頻頻被襲,後勤補給倉庫多數被毀。阿南惟畿自然很清楚,作戰部隊若失去了彈藥、給養的補充,那將意味著什麼。 日軍為避免被困孤城,10月1日開始撤退,中國軍隊開始追擊,10月10日,雙方陣地又恢復到戰前狀態。

國民黨軍隊在此次會戰中傷亡及失蹤近7萬人,日軍傷亡2萬餘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

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第9戰區上下都進行了長時間的檢討,總結有關的經驗教訓。前兩次作戰,日軍基本上都是長驅而入,隨後又全身而退。第9戰區的部隊雖然給了日軍以一定打擊,但相比之下,第9戰區部隊本身的傷亡更多,損失更為慘重。這讓薛嶽對日軍的作戰能力有了更為清醒的評估,同時,也加深了其對消滅對方有生力量重要性的認識。

第9戰區根據前兩次會戰的經驗教訓,擬定了“天爐戰法”。薛嶽“天爐戰法”的指導思想就是:當日軍發起進攻時,第9戰區的部隊在儲存自己的情況下,節節抵抗,節節後退,儘量地拖累和疲耗敵人,達到這一目的後,便自動向斜側後方山地撤退(不是直線撤退),繞到敵人的包圍線外面去,從更大的層面上形成對日軍的反包圍,砌成兩面“天爐之壁”。同時,在中間地帶,徹底地破壞交通道路,空室清野,誘敵至決戰區域,而斷其後路,從四面八方構成一個天然“熔爐”,最後將包圍之敵予以殲滅。

12月24日,日軍開始攻擊,由於中國軍隊不打算正面防守,以打伏擊戰為主,日軍在1942年1月1日已經攻到長沙附近。此時中國軍隊全線出擊,對日軍進行大包圍、大圍攻。

1月4日,日軍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則全力追擊,吸取之前兩次會戰經驗,中國軍隊把所有橋樑都破壞,道路能破壞則破壞,導致日軍撤退時行動緩慢。

1月6日,雙方陣地又恢復到戰前狀態。

國民黨軍隊在此次會戰中傷亡及失蹤近2萬餘人,日軍傷亡5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