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道。
曹操非但沒同意司馬懿辭官,反而為他不想摻和繼位的事情感動。某種程度上而言,司馬懿不光是沒有被辭退,反而升官了。
幾天後,司馬懿來到了王寶玉的屋裡,一再拱手,表示由衷的感謝。王寶玉搞得稀裡糊塗,自己根本啥都沒做,就是傳了個話,司馬懿至於如此激動嗎?
“司馬兄,你的事兒沒辦成,感謝什麼啊?”王寶玉問道。
“丞相必是聽你所言,讓我避開公子之爭,來到他的身側。仲達自當感謝,只恨我身無長物,不能獻上禮物。”司馬懿客氣道。
“你愛咋想就咋想吧!”王寶玉無聊的擺手道。
司馬懿也不囉嗦,退了出去,當然,柺杖也放下了,再裝下去,惹得曹操反感,對他而言,可是自找苦吃。
司馬懿的辦公地點離王寶玉不遠,此後,兩個人倒是遇到就打招呼,曹操有些難以決斷的事情,就找司馬懿商議,而司馬懿很滑頭,每次的回答都能讓曹操很滿意。
當然,曹操跟司馬懿商議的事情,還都是些小事兒,大事兒上還是要聚集謀士們一同商議。
王寶玉也欣賞司馬懿是個人才,能屈能伸,懂得收斂,但若從感情論,諸葛亮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然不是司馬懿可以比擬的。也就是說,假如有一天司馬懿和諸葛亮戰場相見,王寶玉肯定是要幫著諸葛亮的,這點毋庸置疑。
這天,一件令曹操都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了。長史董昭繞過曹操跟漢獻帝上表,說自古以來,無人能及曹丞相人臣之功勞,南征北戰三十餘載,掃蕩群兇,保護漢室,雖周公、呂望也不可及,不能跟群臣同列,應該封為公卿之職。
原本就對當皇上沒有多大興趣的漢獻帝劉協,借坡下驢的頒佈了一道聖旨,封曹操為魏公,以彰功德。
曹操拿著這封聖旨,臉色變了幾變,時而興奮時而擔憂,正好王寶玉來送檔案,他不由問道:“老曹,咋回事兒啊?”
“唉,聖上聽董昭之言,封我為魏公,心中十分忐忑。”曹操沒隱瞞道。
“公是個啥職位啊?”王寶玉迷糊的問道。
678 請辭魏公
“寶玉啊寶玉,你在相府這麼久,難道還沒弄清朝中職務?”曹操有點哭笑不得。
“嘿嘿,你很清楚,我的心思不在這上面。”王寶玉撓頭笑道。
曹操就喜歡王寶玉這一點,沒有野心,於是耐心的解釋道:“公之職,在侯之上,可建立宗廟,下設文武百官。嗯,也可稱王。”
王寶玉明白了,歷史上的又一場大戲要上演了。曹操稱魏王,為篡改漢室江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他還是裝迷糊的問道:“咱們相府的官職不就挺多的嗎?”
“此自然不同,相府官職為內職,權力甚小。”曹操道。
“您勞苦功高,擔任什麼職務都不為過。”王寶玉順情說好話,反正也跟自己沒關係。
“時至今日,我仍為縣侯而已,只怕我升任魏公,天下又不知有幾個人稱王。”曹操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老曹,說一句打擊你的話,不管你擔不擔任這個職務,想要稱王的終究還會稱王。”王寶玉道。
“可若我稱王,豈不是坐實了天下人的猜測,說我有謀權篡位之嫌?”曹操皺眉道。
“嘿嘿,你心裡比我清楚,這盆子扣你頭上又不是一天兩天了,和你身上的職務好像沒多大關係吧?”
曹操默然片刻,傳令下去,召集謀士們前來,一同商議封賜魏公之事。王寶玉想走,避開這些敏感話題。但是,曹操沒答應,說如果自己頭疼,還指望著王寶玉給按摩。
很快,荀攸等四大謀士,包括上表的董昭,連同楊修、司馬懿等都被叫了過來。曹操一看見董昭,就裝作不高興的說道:“董長史,你這豈不是陷孤於不義嗎?”
“丞相為漢室江山,辛勞半生,合該擔任魏公。”董昭堅持道。
“可又為何不經我同意,便擅自呈表聖上?”曹操還是拉著臉。
“丞相為漢室幾十年如一日,居奇功而不驕,立偉業而不傲,為我等之楷模。若丞相執意如此,成就了謙謙君子不矜不伐的美名,但天下人會誤以為聖上賞罰不明,外界更有傳言,說是聖上與丞相不和,唯有此舉,既彰顯丞相之功勞,又可洗聖上不辨忠奸之嫌!”董昭言詞懇切的說道。
王寶玉冷笑一聲,真是這世上的道理沒法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總能找到有利於自己的藉口。
“聖上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