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之前火燒戰船的也應該來自這樣的騎兵。就在陸遜思量是否餓著肚皮,繼續趕往武昌之時,又聽到了一個訊息,賈逵的隊伍中途折返,朝著合淝方向退回。
太亂了,滿寵到底懷了怎樣的心思?
陸遜不得不讓自己的大腦冷靜下來仔細分析,悶在大帳裡一個時辰,一個人名在腦海中跳了出來,陸遜猛拍腦門,終於想清楚了一個問題,大呼失算。
這個人就是文聘!王寶玉的摯友。
首先,武昌定然不會失守,如果魏兵去奪武昌,荊州方面也不會答應,王寶玉和陌千尋想要的結果,就是讓江夏成為一個孤島,名義上屬於曹魏,實則必須緊緊控制在荊州這邊的手心裡。
哎,都說王寶玉不按常理出牌,他用一城換一友的做法也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作為當權者。顧不得思索曹叡為何答應王寶玉這個看似荒唐的要求,兩人之間到底有何牽連,陸遜立刻調轉方向,急匆匆重回廬江。
陸遜無功而返,全琮這邊總算是有了些進展,並彙報了這幾日得到的訊息,終於探知,這些神出鬼沒的騎兵,正是滿寵花費重金打造的追風騎。
全琮還說,江東那邊運來的糧草,總會遭到這支騎兵的伏擊,能夠運來的不足三分之一,其餘悉數被燒燬。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戰船幾乎不敢靠近江邊。
追風騎!這原本該屬於皇室的王牌隊伍,竟然操縱在滿寵手中,荊州走出去的人都如此任性嗎?陸遜臉上泛出苦味,但如何破解追風騎,一時也沒有好辦法,大軍想要推進到合淝,沒有糧草是萬萬不行的,等於去送死。
“大都督,勝敗不在一時,如此堅守下去,一旦軍中無糧,合淝大軍攻來,只怕難有回頭之路。”全琮懇切的說道。
陸遜終於放下了高傲的姿態,無奈道:“依將軍所見,又該如何?”
“若取合淝,五萬兵馬不夠,可向聖上請求增兵,要破解追風騎的干擾,至少需要二十萬。”全琮道。
陸遜來時誇下海口,要用五萬同等兵馬奪下合淝,如今再請求增兵,無疑於自己打臉。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如果江東增兵,魏國也勢必增兵,這會引發大規模的戰役,一旦魏國西部兵力轉移過來,最可能獲益的就是諸葛亮。
吳蜀聯盟,只是表面文章,貌合神離,兩國都希望藉助對方消耗魏國的實力,如果江東強出頭,只怕孫權也不會答應。
陸遜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暫時放棄攻打合淝,將大軍聚攏一處,離開廬江城,返回了江東。再次落敗,再次請罪,陸遜萬分沮喪,痛哭流涕希望孫權重重責罰。
孫權依舊沒有責怪,勝敗乃兵家常事,甚至還誇讚陸遜顧全大局,沒有一意孤行,也是功勞。
陸遜感激不盡,孫權大度是一方面,此刻的他正在召集心腹大臣,商議另外一件事兒。
遼東公孫淵來信,還送來大批禮物,希望能跟江東聯合,共同討伐魏國,而且他已經聯合了高句麗,各方面條件都具備,假如再有江東的合作,何愁大業不定?
孫權對此很動心,陸遜也有些蠢蠢欲動,只是剛剛落敗,沒有太多發言權。不過,卻遭到丞相顧雍的堅決反對。
顧雍認為,公孫淵上次江東留下財物,並且誅殺使臣,乃無信無義貪心不足的小人,斷不可與此人為伍,非常可能是公孫淵設下的圈套。
孫權還是想跟公孫淵合作,說公孫淵已經在信中就此事做出瞭解釋,並且道歉,上次曹丕忽至,誅殺使臣也是不得已之舉,這次送來的禮物便是對於江東的彌補,還算是有誠意。
顧雍繼續苦勸,擺明兩條道理:其一,魏國始終沒有忽略東北安危,必有重兵防範,吳國奪不下合淝,只能從海上行軍,遠途勞頓;其二,諸葛亮四次北伐,並未傷及元氣,定然會有第五次北伐,即便要跟公孫淵合作,也最好等那時再行動。
2152 蛇蟲阻路
孫權最終被顧雍等人說服,以出兵不便,暫時拒絕了公孫淵,繼續經營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武昌發生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二兒子孫慮死得不明不白,孫權為了擺脫晦氣,改年號為嘉禾。
單從這次論,公孫淵還真是有點冤枉,因為忌憚魏國,是真心想與江東聯合,能送出那麼多禮物,對於貪財的公孫淵來講便是最大的誠意,無奈失信於人,最終功虧於潰。
公孫淵暗中向江東示好的舉動,沒能瞞得過魏國的眼線,曹叡聞聽大怒,派出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幽諸軍,討伐公孫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