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誰還敢再來?您淮安軍本事大,就算打仗時候不用別人幫忙。可打下來的地方,總得有人留下來維持秩序吧?每克一城就把自己的主力分出一部分去把守,五六個城市過後,朱總管身邊還能剩下幾個人?”
“這。。。。。”祿老夫子鬍鬚亂顫,半晌說不出話來。淮安軍兵力單薄,是一個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而造成其兵力單薄的很大原因就是,朱八十一和他都太過挑剔,以前只相信自己訓練出來的隊伍,很少,或者幾乎不接納外來的投奔者。這樣做雖然保持了隊伍的戰鬥力,並且極大減輕了地方上的負擔,對外擴張時,兵馬卻根本不夠用。否則,這次也沒必要連郭子興和孫德崖這種貨色也拉上,湊成五家聯軍了。
而更令人鬱悶的是,郭子興和孫德崖兩人雖然加入了聯軍,到現在為止,卻一點兒作用都沒發揮。反而因為實力太差,行軍速度太慢,拖了所有人的後腿。
“行了,行了,都少說兩句!”見屋子裡的氣氛越來越僵,毛貴少不得又硬著頭皮給大夥打圓場,“祿老前輩的話,也是出於一番好心。但咱們現在的實際情況,卻不像他老人家說得那麼簡單。總之我覺得吧,這時候,多一個人起來造朝廷的反,總比少一個強。有誰真正想爭天下,也不能趕在這時候。總得先打退了韃子,再掰扯誰是老大,誰是老二。如果當初李總管像祿老說的那樣,因為有人可能不好控制,就趕緊痛下殺手的話。呵呵,不是我說,恐怕今天,咱們這些人根本就沒機會站在一起。更甭說並肩去對付韃子!”
注1:張士誠不善征戰,但紅巾軍受到重挫時,卻憑藉著高郵城,硬扛住了脫脫的數十萬大軍。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張士誠治下,廢除了蒙元朝廷的一系列苛捐雜稅,興修水利,鼓勵農桑,重建學校。重手打擊當時氾濫成災的佛寺,將佛田分給百姓,將佛像冶煉回爐鑄造錢幣取代廢紙一樣的交鈔。並且將“國稅”的一部分主動返還給百姓。因此,張士誠兄弟在民間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元末文學家楊維禎評價他,兵不嗜殺,一也;聞善言則拜,二也;儉於自奉,三也;厚給利祿而奸貪必誅,四也。至今蘇州還有他的紀念館。
第一百九十六章 高郵之盟
第一百九十六章高郵之盟(上)
話音落下,整個屋子裡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都閉住了嘴巴,空氣中只流動著粗重的呼吸之聲。
無論是眼下的歸德大總管趙君用,還是淮東大總管朱八十一,最初都是芝麻李的部屬。而到目前為止,二人也都以芝麻李的手下自居。雖然事實上,兩支力量都早已經處於半獨立狀態。
如果按照逯魯曾剛才的提議標準,不能確定掌控得住的力量就該及早剪除。朱八十一估計早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趙君用的下場可能比他好點兒,但腦袋至少也被掛在了徐州城的城牆上半年有餘,也不可能活到現在。
換句話說,是芝麻李的心胸足夠寬廣,才早就了今天的歸德軍和淮安軍,進而才有了雄踞一方的徐淮系。否則,趙君用和朱八十一兩人,根本沒機會走到今天。而芝麻李自己,也不可能擁有跟劉福通平起平坐的資本。
這段過往歷史非常清楚,凡是長著良心的人,都否認不了。只是芝麻李從來沒居過功,也從沒試圖插手趙、朱兩家的內部事務。趙、朱二人也謹慎裡維持著對芝麻李的表面尊重,從沒試圖把自己的地位置於芝麻李之上。三家掌舵者都心照不宣地維持著眼下的關係,誰也不向前多走半步,更不會主動地去戳破某層窗戶紙。
但是蒙城總管毛貴,卻在情急之下,把窗戶紙後遮擋的真相給掀了出來!一時間,叫大夥如何不覺得尷尬?!包括毛貴自己,發現屋子裡的氣氛怪異之後,都後悔得直想拿腦袋撞牆。紅著臉呆立了好半天,才又訕訕地補充道:“我,我只是打個比方。其實,其實我想說,我想說,祿老前輩的擔心純屬多餘。放眼天下紅巾,誰家,誰家不是這樣?都是一個讓人信得過的大當家,底下帶著一群弟兄。而每個弟兄自己下面,又分了更小的一群。如此層層疊疊起來,才造成了紅巾軍今天的聲勢。如果太較真了,反而被朝廷鑽了空子!”(注1)這幾句解釋純屬欲蓋彌彰,但聊勝於無。至少傅有德和朱八十一等人聽了,臉上的神色變好看了不少。搖搖頭,乾笑著回應,“可不是麼。眼下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韃子身上!”
“嗯,外辱未去,兄弟之間,何忍骨肉相殘?!”
“毛總管說得對。要想成就大事,就得有成就大事的心胸。心胸太窄了,可是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