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清楚大匠的待遇如何。居然又蹲了下去,用手指繼續在沙灘上畫起了草圖,“那個,那個,都督您看,還可以在銃管後邊做個夾子頭,用銅簧拉起來,把點燃了的艾絨夾在上面。需要用時,只要手指一撥機關,夾子就能放倒,剛剛讓艾絨點著藥鍋裡頭火藥!”

注1:焦玉,明初巧匠。第一個像朱元璋獻上火銃的就為此人。因此被朱元璋封為大將。是歷史上唯一有明確記載的,做了將軍的工匠。朱元璋和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時,他監製的火器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明代中晚期,有人假託他和劉伯溫兩人的名字,著述了火龍經。裡邊詳細描述了火繩槍、水雷、地雷等物。

注2:套管法,是戚家軍的造火繩槍的方式。原文說單管捲成的極易炸裂,三段接合的工藝太複雜,只有兩管捲成之後用長鑽把中間的小孔鑽成槍膛的最耐用精度也最高,號稱“銃腹光稜可玩”,“彈出有力且直”。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團

第一百一十一章迷團

“好,好!趕緊去做,需要什麼儘管說,今天這裡所有人員和物資,今天都歸你調遣!”朱八十一連連點頭,鼻子間因為過於興奮而隱隱有點發酸。

有銅簧做的機關,有艾絨做的火繩。雖然扳機和勾連部件暫時都是掛在側面,沒有像後世步槍一樣置於槍身內部和槍身底側。但整體上,一把真正可以被稱作火槍的東西,終於在自己眼前定型了。而這一天,距離最初兩個靈魂融合那一刻,已經足足過了九個多月,並且中間經歷了無數波折。

然而焦玉接下來的動作,卻看得他的雙目間隱隱有些發麻。只見此人熟練地用鐵鉗夾起一片大約三、四毫米厚度的熟鐵皮,先放在炭爐上燒紅了,然後卷在一根事先打好的鐵棍子上。緊跟著,用小錘指揮著兩名拎大錘的學徒,像奏樂一般“叮叮噹噹”在鐵皮上敲了起來,只用了半柱香功夫,便敲出了另外一根鐵管的雛形。

隨即就是用青銅條進行熱融釺焊的過程,也像行雲流水般嫻熟無比。再接著,內外兩根槍管正反相套的過程稍微費了些力氣,中間不斷要拿銼刀調整內管粗細。待兩個管子巢狀完畢,再重新加熱之後,剩下的鍛合工作就可以交給一臺百十斤力氣的小型水錘來進行,也差不多是一炷香左右時間,就走完了整個過程。

再接下來,就是重新打磨槍膛了。以前工匠們用鑽管法做火銃時,對此事最為頭疼。即便有了水力鑽臺幫忙,廢品率也一直居高不下。而新來的焦玉師父,顯然並不看好水鑽的用途。只見他先找了個長長的木頭凳子,把半成品槍管架在了凳子左側半段。然後再將一根冷鍛出來的精鋼鑽頭,架在了凳子右半段。拿著木塊和竹條,反覆調整。透過肉眼觀察令槍管和鑽頭基本上保持了同軸。隨即,在鑽頭後半段用皮索連上了一個帶著搖柄的鐵輪,拿手用力一搖,鑽頭就“嗡嗡嗡嗡”地向槍管內部推了進去。

“你,你以前做過火銃?!”朱八十一兩隻眼睛瞪得比牛鈴鐺還大,倒退了幾步,啞著嗓子問道。

“沒有啊!”焦玉全部精神都集中在控制鑽頭程序上,用力轉著手輪,頭也不抬地回應。

“那,怎麼會用這個東西?!”朱八十一卻不敢相信,強壓住心頭的百般滋味,用顫抖的聲音追問。

臥式鑽床,皮帶傳動。雖然兩樣都只是個小小改進,但整個徐州城內,卻無一人能想得出。包括他這個融合了後世靈魂的朱八十一,還有那個足跡貫穿東西的伊萬諾夫,也沒想到這兩項簡單的技術。

這已經不是突破,而是飛躍了。飛躍的跨度,絲毫不亞於原始黑火藥到朱八十一帶來的標準配方火藥!而眼前的這位焦玉,看起來卻是個如假包換的元末“土著”。從言談舉止到打扮神情,都與他這個融合了兩個靈魂的朱八十一沒有半點相似之處。

正驚愕間,卻聽見焦玉漫不經心地回應道,“當然是師父教的了。小人不是世襲的匠戶,小時候家裡吃不起飯,就送小人去當道士。結果在道觀裡頭,除了掃地打水做飯擦桌子,就是給小人的那個道士師父打下手!”

“你師父,他,他教你用這個,這個鑽床的?!”朱八十一聽了,心中越發覺得驚詫,不知不覺間,就有兩行冷汗順著鬢角淌了下來。

大夥都盯著看焦玉打磨槍管,因此誰也沒注意到他的失態。醉心於手頭工作中的焦玉也沒聽出自家都督聲音的變化,兀自低著頭,順嘴回應道:“他沒教,小人自己在旁邊看會的。他整天擺弄這些東西,根本沒功夫教我!”

“你師父的道號是什麼?他的道觀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