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有話要說: SCI:由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1961年創辦出版的引文資料庫。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科學評價的主要檢索工具,其中以SCI最為重要。
PubMed:醫學、生命科學領域的資料庫;為使用者提供文獻檢索;圖片檢索;影響因子查詢;免費全文下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統計分析等服務。
CNS:代表在自然科學和醫學領域國際最高水平的《細胞》(Cell)、《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雜誌。
☆、我回來了
二、我回來了
梁覺筠生在C城,長在C城,父母都從事微生物領域的研究。誕下樑覺筠之後,三口之家其樂融融。十歲,母親在一場車禍中意外去世,給這個原本溫馨的小家庭蒙上了陰影。原本就內斂的父親梁國棟消沉了很久,拼命工作,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梁國棟並不想接受妻子離開的現實,只是面對梁覺筠,他無法不歉疚。女兒和妻子長得很像,乖巧聰慧,這讓他既欣慰又內疚,覺筠沒能夠在寵愛和幸福中長大,反而要為自己分擔家務,分擔煩惱。幾年後,梁國棟終於中陰影中走出來,梁覺筠已經成長為一個冷靜獨立而早熟的少女。梁覺筠在C城上完小學,梁國棟正好也有機會外調,父女倆遠赴重洋,奔向美利堅,開始全新的生活。
小覺筠的成績在同齡孩子中自然十分優秀,克服語言障礙也不過是半年的事情。鄰居葉家是二代移民,葉太太從事中文教育工作,梁覺筠師從葉太太,學習中文一直到上大學。梁覺筠十七歲的時候梁父再婚,對方是住在同一社群的一個親切優雅的法裔女人。至於梁覺筠的生活和工作,梁國棟並不多加干涉。
梁覺筠三年前畢業於Stanford醫學院微生物學及免疫學專業。加州的陽光和沙灘,舊金山的開放和融合,無疑是適合學習工作和居住的。回國發展是梁覺筠博士畢業時的決定,但是一拖再拖的,也因為導師的一再挽留,才會繼續在研究所做了兩年的博後。當然,也是因為課題非常有吸引力,對於一個研究者來說,不探尋到未知的答案,是怎麼都不會罷休的。梁覺筠從來不以科學家自稱,一來自己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在她的心目中一個科學家的定義是十分崇高和令人敬仰的;二來她更喜歡以一個簡單的科研工作者自居,遇到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索發掘,而不是非要有為人類科學進步奮鬥終身的貢獻精神。
美國很多條件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有時候卻又一種沒有根的飄零感,工作之後這種感覺尤甚。除了上班,其餘時間,健身,泡吧,讀書,旅行,看似一切遊刃有餘。決定到C大任職的原因梁覺筠在斯坦福的導師和C大醫學院的程院士一直有專案交流,雙方合作愉快,能夠到國內腫瘤領域翹楚的程院士實驗室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不可否認,梁覺筠是帶著私心的,為了安定自己飄零的心,給自己一場放逐,也是為了理清多年來的某些感情。這個母親的故鄉,以及自己童年生活的城市,總是帶著特別的感情的。這不是離開,是回來。此次回國,中間費了點周折,卻也順利任職程院士實驗室的特聘研究員,副高職稱,為期三年。至於三年過後何去何從,梁覺筠並不擔心也沒有打算。由於學校招生名額有限,新晉研究員很難招到合適的研究生,學院給梁覺筠安排了學生協助日常工作。六月份的那次學術交流,既是彙報中美兩方的合作成果,也是自己入職C大的個人彙報。之後再回美國做好交接工作,七月的某天,在辦好了所有的入職手續之後,梁覺筠握著鑰匙站在C大相鄰的教工宿舍區的時候,抬頭看看這幢有些年份的房子,不由笑了。C城,我回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學生&助教
三、學生&助教
C城的這個夏天似乎特別炎熱。窗外的蟬鳴聲,是夏天經久不衰的標誌。八月初,氣溫更是到達了人神共憤的地步。實驗室恆溫25度,沒什麼太大感覺,一出門也就慘了,有一種整個人就要灰飛煙滅的感覺。
夏奕諾從小就住在C大的教工公寓,和同是教工子女的張季康、麥世寧一起長大。夏奕諾七歲,父親夏炎和母親李青嵐離異,法院將撫養權判給了李青嵐,之後外婆、母親以及夏奕諾祖孫三人,依舊住在這裡。幾年後李青嵐再婚,為了方便工作,和現任丈夫住到了工作所在的C大附屬醫院附近,夏炎也早就搬到了市中心的商住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