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擲彈筒是日軍小隊火力的支柱,抗戰初期日軍中的擲彈筒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手,實戰中的400米內命中率高達85%到95%,十分驚人。在戰鬥中,日軍擲彈筒小組跟隨一線步兵作戰,主要打擊機槍火力點和密集的衝鋒。

和大家想象中的不同,日軍在抗戰八年中並非如同電影中描述的那樣,動不動就挺著刺刀衝鋒,而是以一種極為狡猾的方式作戰。

在戰鬥中,日軍首先以機槍火力壓制住敵方士兵的衝鋒,然後在對方手榴彈的距離之外用擲彈筒對沖鋒的敵方士兵進行準確的殺傷。敵方士兵如果起身會遭到機槍火力的殺傷,俯身隱蔽又會被擲彈筒殺傷。由於擲彈筒榴彈破片的殺傷半徑可以達到8米,經常會造成士兵的嚴重傷亡。這也是八年抗戰期間中**隊陣亡一百多萬的一個重要原因。

正當形勢對游擊隊越來越不利的時候,吳銘等人的參戰,給了游擊隊反敗為勝的機會。

首先是鬼子的兩個擲彈筒手腦袋開花,倒在了地上,武器甩到一旁,剩下的兩個彈藥手剛剛替換陣亡的戰友,只來得及發射了一枚榴彈,便步前兩位的後塵,到日本為他們的天皇陛下效忠去了。

消滅了最大的威脅後,吳銘等人開始集中攻擊鬼子的兩挺機關槍,一顆顆仇恨的子彈帶著尖嘯飛出槍膛。

時斷時續的機關槍,給了游擊隊喘息的機會,在馬遠方和趙四海的指揮下,一頓手榴彈便打退了偽軍的衝鋒,並且開始逐漸壓縮敵人的陣地。

在照顧鬼子機槍的同時,吳銘始終尋找著擊殺鬼子指揮官的機會,只是由於老鬼子身邊的人不少,不斷阻隔著他的視線,所以他才沒有貿然出手。

在鬼子機槍旁倒下第三具腦漿迸裂的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