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柵欄圍著,上面有帶刺的鐵絲網和警示牌,還有一些奇怪的人在門口周圍轉悠。似乎有點不對頭,他猛然地一踩剎車,車子〃吱……〃地一聲停住了。

不過已經晚了,他靠得顯然太近,門口的那幾個彪型大漢已經把目光轉向他這裡,其中兩個徑直向他走過來。

〃先生,我能為你做什麼嗎?〃阿杰明猛地回頭,不知道什麼時候,他的車邊也立著一個男子,面帶微笑,做著請他下車的手勢。

類似阿杰明的事情已經發生不止一次了,胖子沒有告訴他,這棟白樓就是中央情報局在蘭利的總部,或許他以為阿杰明就是來中情局做客的?更倒黴的是,今天確實有特殊的客人光臨這棟白色的大樓。

阿杰明完全可以把賬算在羅伯特·肯尼迪的頭上。本來,從1961年蘭利大樓初建時起,在喬治·華盛頓大馬路的岔道上,一直架有一塊高高的牌子,上面標著〃C·I·A〃的字樣。後來這位司法部長看見了,大為惱火:〃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傻的事情〃,哪有情報機構在公路邊豎了那麼大的牌子來宣傳自己的!於是立即下令予以拆除。其實,這樣的命令意義也並不大,佔地105公頃的蘭利總部實在很顯眼,來往的飛機駕駛員都把它看作華盛頓國家機場的定位點,這裡的居民也都知道,聯邦公路局旁邊的那棟白樓就是中央情報局。1973年,施萊辛格當上局長後,覺得沒有地面指示牌很奇怪。請示白宮之後,中情局在原處又重新樹立了一個牌子,寫著〃中央情報局/右轉彎;非經許可,車輛不得入內〃,不過,不知為什麼,這塊標牌卻經常被偷。

蘭利大院的保衛措施很嚴密,不過他們有個小問題。蘭利的這片土地是中情局從聯邦公路管理局手中要來的,而後者在收購土地時,有13公頃的土地沒能夠買到手,這片土地的主人就是瑪格麗特·斯卡特古德。聯邦政府曾想說服她賣掉這片產業,老太太堅決不肯,並且設法使法庭透過了一項私法,根據這一規定她有權不受任何干擾地住在這裡,直到去世。這樣,斯卡特古德的房子就像一個尖角插入中情局的大院。有些人找不到去她家的車道,就一直闖到中央情報局的大門口。阿杰明就是這樣的麻煩製造者之一。

斯卡特古德女士每年有10萬到萬美元的年收入,不用付抵押貸款,生活簡單富裕。她是名貴格會教徒和和平主義者,反對戰爭和屠殺,熱心幫助民權組織,併為它們提供了大量捐款,同時她還不斷地給國會議員寫信,要求削減軍費和情報開支。她從心底裡不喜歡自己的鄰居。

斯卡特古德女士年事已高,1973年惟一陪伴她的朋友去世,她從此獨自一人生活。她的住所的一部分嵌在蘭利大樓的大院裡,中央情報局的警衛人員在安全巡邏時把她家也一併算上了,所以她的家比美國任何其他地方都安全。凱西任局長時,她還被邀請到局長餐廳吃飯,不過老太太一點也沒客氣,在席上直接把中情局在全球範圍內搞顛覆、發動別國內戰的做法狠狠批評了一通。

這位可敬的女士和中情局做了25年的鄰居。1986年她因中風去世,至此中情局才把她的產業圈進自己的柵欄裡面。

蘭利大樓的名氣如此大,幾乎全華盛頓的居民都知道中情局在哪裡。曾經有一個反對中情局的民間組織,派人守在蘭利的入口附近,偷偷地用相機拍下了很多進出汽車的牌照號碼,並且據此查出部分中情局僱員的名單,登在報紙上。這讓中央情報局很窩火,因為有些僱員的身份是嚴格保密的,絕對不能為外界知道他在為中情局效力。更可怕的是,有證據表明,蘇聯人也採取過類似的手段。中情局和主管機動車註冊的部門反覆交涉,後者答應修改部分條例,對根據牌照號碼查詢車主姓名的做法加了諸多限制。

蘭利大樓是不對公眾開放的,門禁嚴格,不知道在哪一個角落,就有全副武裝的警衛、警犬和閉路電視攝像機。1977年,有三個喝醉了的海軍軍官想攀越蘭利的柵欄,以顯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他們剛觸到柵欄,警鈴就響了,一個倒黴的傢伙在大院裡被抓住,另外兩個在爬上汽車的前一刻被逮住了。他們被押回海軍基地,關了兩個星期的禁閉。

近年來,蘭利總部逐漸開放,接待一些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小型團體參觀,不過範圍非常有限,只是冷戰展覽會、行動中心等極少的非機密的部分。

白種男子的精英組織

1996年聖誕節期間,在聞名遐邇的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上,刊登了一份引人注目的廣告。該廣告以《最終的海外生涯》為題,非常直接地為美國招聘優秀的間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