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店鋪收銀子的(注1),李想費了半天勁兒弄來其實也就是為了滿足一下好奇心,來古代一遭居然只見過銅錢,沒花過銀子,多丟人啊!

小桃拽了李想的袖子“小乙哥,別買了,太貴。”她這麼一說,李想反倒上來倔勁兒了“不行,二十八是你的生日,我總得送你點什麼。”

小桃拗不過他,便捻起一邊兒很不起眼兒的一隻銀釵來問價錢,掌櫃的說五貫錢。小桃搖頭道“恁輕的簪子,還沒有一兩重,這手藝也不值幾個錢,拿戥子來稱稱,我們用一樣的銀子給你,多付你一分的工費可成?”掌櫃的連說賣不得,工錢貴,虧本。小桃二話不說扯了李想的袖子就往外走,果然還沒到門邊,那掌櫃的就跺腳嘆氣的追上來說虧本賣了。

上戥子一稱,一兩二錢,李想便掏出了自己的銀錠子,讓掌櫃的拿夾子夾了個邊兒下來,一稱,一兩四錢。掌櫃的拿走那塊兒銀子角兒,把銀釵遞給小桃,又數了二十文錢找給李想。

李想看看一旁默不作聲的憐憐,想了一下,又掏了二百錢,讓掌櫃的拿了對兒銀耳環(注2)過來“過年了,哥哥也送憐憐個禮物。”

李想手心託著那對耳環,伸到憐憐面前,過了好一會兒,久到李想幾乎想要放棄的時候,憐憐伸手把耳環接了過去“謝謝阿郎。”她的聲音很輕,可李想卻一下子鬆了口氣,出門大半天了,憐憐終於說了今天第一句話。

小桃高高興興把耳環給憐憐帶上,她看到憐憐開口說話也高興,這孩子話太少了。想了想又把銀釵插到頭上,笑嘻嘻的說“這可比春天我自己買的那支強多了…”

李想道“那是,按照你那個演算法,一貫錢的銅可以做一大把簪子了。”說完了李想嘆了口氣“小桃,以後我會賺很多很多錢,給每個人都買珠釵,給你買真正的足金首飾做嫁妝。”

小桃點點頭“我信小乙哥。”

買完首飾,李想帶著兩個小娘子去染料店去踅摸了一些材料,挑好了付了定金,讓店裡明天派人送到蓮湖村。

既然進了城,總要在城裡吃頓飯才成,所以李想才讓大家去徐家老店匯合。他帶了兩個壯漢跟一群小娘子浩浩蕩蕩殺進徐家店,一旁的幾個見過面的廝波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幾日不見,怎地李小郎君就變成了李衙內的模樣?”

徐掌櫃倒是知道點內情,知道這些女孩子的來歷,笑眯眯的迎上來,把這一群人送到樓上雅間,讓人先上了果子零食,寒暄了幾句,便問李想可有岳家兄弟的訊息。

一說起這個李想十分鬱悶“馮四哥送小嶽哥回湯陰,到現在還沒回來,這都三四個月了。嶽五郎倒是捎了信回來,捎信的那會兒離開封府還有五百里的路程。”徐掌櫃笑道“咱們性急了,湯陰到這裡來回幾千裡,而且馮四還有別的事兒要辦,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也不奇怪。”

李想點頭“是啊,本想請個老客捎信。可再一想,等信送到了,馮四哥也回來了,何苦這麼折騰呢!”

女孩子不喝酒,一群姑娘要了滿滿一桌子菜,還有各色鮮蔬果子,錢奎跟程九倒是要了一壺酒。最後一算賬,一共兩千九百錢,徐掌櫃大手一揮,免單!李想十分詫異,徐掌櫃笑眯眯的說“五郎六郎,還有那些街坊的義舉我羨慕得很!李小郎君能給這些小娘子找個出路,也是大善人!我多的幹不了,一頓飯還是請得起的。”

作者有話要說:注1:關於宋朝的貨幣流通問題,前面說過一點點但是不詳細,這玩意不是我一句話半句話能說清的,直接度娘了幾貼給大家看吧: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想想看,你拿一張面額2000元以上的紙幣去市場買東西會怎樣?),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比如稅收、國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歲幣“銀帛”多少之類),實際上明朝以前,市場流通均使用銅錢(北宋區域性地區出現了紙幣)。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但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