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的,它很鋒利,鋒利到足夠可以殺人。

對於這一點,他很自信。

曾經有人說:高手過招,差別就在於那點自信。

但有些事情在魏夢還看來,卻似乎終於是有些弄不清楚了:“我到底。。。殺過人沒有?我又到底殺過多少個人。。。”

雖然這些問題時常困擾著他,但現實卻讓他不得不清楚,他即將殺人。

對面是一張略顯稚嫩的臉,但仍掩飾不住滿臉的殺氣。

遠方的落日一片嫣紅,一隻孤雁哀鳴而過。

這個場景,在他的記憶中曾經反覆出現。

風吹過,有一絲白髮飄過。

“是我的嗎?”他不禁有了些恍惚。

就在這一剎,對面喧賓奪主,已然出刀!

風,很快!

刀,比風還快!

這一招他很熟悉,就象熟悉自己手中的劍一樣熟悉。

他知道這一切可以結束了,他甚至略微地閉上了眼睛。

風停了,他卻沒有倒下。

一股暖流從他的胸前噴薄而出。。。

東方已有些泛白,他從雜亂的稻草間直起身,捂住胸口,裡面一陣絞痛。

這些他已經習慣。而習慣過後,他只想要一壺酒,又或者,一個女人。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第三章 夢裡花落知多少

“高絳婷無骨驚弦引,康雪燭素手著清顏”說的是兩個驚才絕豔,並稱當世的人物。

自中唐以來,歌舞琴棋,書畫工筆的技藝之多之精,遠遠超越歷代。宮廷之中有玄宗李隆基一手栽培的梨園子弟,有安祿山、楊玉環的胡旋疾舞;武林之中更有高士輩出,公孫一脈的劍舞,吳公道子的書畫,掌上乾坤的雕鏤,酒中仙人的詩句,件件皆是一時無兩。但天寶以來,風華最著的卻始終是他二人,江湖人稱“無骨驚弦,素手清顏”。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公孫大娘劍器渾脫,瀏漓頓挫,劍舞之名,遍於天下。中宗李顯和玄宗李隆基先後兩任皇帝都曾經下詔令她入宮表演,而中宗李顯更以揚州瘦西湖畔建坊相送,取名七秀坊。傳至今日,雖然歷經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然劍舞猶存。

順治二年,清軍佔領揚州後,縱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稱“揚州十日”。時過境遷,如今的揚州城卻一片歌舞昇平。時值三月,魏夢還自離開紅葉山莊以來,所見所景皆是一派欣欣向榮之色,改朝換代不過幾年,人們竟似早已忘了亡國之痛。。。而相傳早已失傳百年的《霓裳羽衣舞》如今又在揚州瘦西湖畔的七秀坊重見光彩。而此舞相傳是玄宗李隆基在觀看過公孫大娘劍舞之後,親自重新編曲,並由愛妃楊玉環重新排舞而創造出來。“既然七秀坊也是建立在素有西湖之稱的瘦西湖畔,而號稱無骨驚弦的琴魔高絳婷相傳就隱居在七秀坊中,我何不逆流而上,順道去瞻仰前輩的遺蹟呢?”考慮再三,魏夢還終於還是沿著連線揚州與杭州之間的運河沿岸,從杭州的運河之畔出發,逆流而上,徑直朝運河的源點而去。

箜篌弦數歷來為絃樂之冠,極難彈奏,五十五絃幾乎已是高手極限,但高絳婷以一雙秀手竟能獨引七十六絃尚且遊刃有餘。

傳聞高絳婷曾盡邀名士,在揚州七秀坊內獻奏一曲,曲消音散良久之後,眾人仍是呆若木雞。在場之人不乏見識廣博之輩,如此音色竟是無人可以形容,更有多人數日流連於七秀坊不忍離去,但求再聞一曲,無骨驚弦之名遂天下皆知。

揚州,瘦西湖畔。

按照七秀坊的規矩,外人是不得靠近內坊高絳亭的。而亭名與琴魔高絳婷重名,顧名思義,自是不可輕易冒犯之地。即使強行靠近,也會被一股無形之氣勁給生生的彈落水中。魏夢還就有幸嘗試了一回。“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前輩的琴藝固然了得,沒想到武功竟也達到了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琴魔二字,果然名不虛實。”魏夢還顧不得落水的狼狽,靠近亭外抱拳作揖道。亭中之人默然不語,許久,突聞琴音忽變,魏夢還猝不及防,身體竟不由自主的隨著琴音而開始扭動。琴音時而輕快、時而沉重,魏夢還不禁隨音起舞,醜態百出。。。。

是誰憑欄歌風雅,袖舞霓裳浮華錯;

是誰彈斷琵琶索,點蒼一筆繁星落;

是誰縱馬追風、落雁無蹤,眉間染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