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用過,再讓我用,如何顯示我的偉大和與眾不同呢?一定要創新,要有創意。於是,嬴政下令:去掉〃泰〃字,留下〃皇〃字,再用上古的〃帝〃號,合起來稱為〃皇帝〃,其他的稱呼都按你們商定的使用(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看來,嬴政最在乎的還是自己的稱號。
。←虹←橋書←吧←
第17節:集權皇帝(2)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最高統治者〃皇帝〃的稱號由此誕生。
當大臣們以為當天的朝議已經結束時,嬴政又說,過去君王下世之後,即位的君王和大臣都要給先君一個諡號。這是後代君王議論前代君王,是以下犯上,從我開始,廢除諡號。朕稱〃始皇帝〃,下面是二世、三世,直至萬世。
嬴政統一天下之後,要辦的事、待辦的事、急辦的事可以說千頭萬緒。
為什麼嬴政如此重視自己的稱號問題,首先要解決這件事情呢?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嬴政這種做法本身,表明他的野心在極度膨脹,頭腦已經開始發熱了。秦始皇兼併六國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皇帝〃一詞非他莫屬。以後,他還制定了一系列與皇帝有關的制度,如〃制〃、〃詔〃是皇帝命令、文告的獨特形式,〃陛下〃是臣民對皇帝的尊稱。皇帝的親屬也有了獨有的稱謂,皇帝的父親為〃太上皇〃,皇帝的母親叫做〃皇太后〃,皇帝的妻子封為〃皇后〃,等等。與此同時,秦始皇還建立了與皇帝相關的禮儀制度,但是由於史料匱乏,它的原始面貌我們很難釐清。
另外,秦始皇之所以對自己的稱號如此在乎,還出於一個重要原因,即他急切地需要為自己正名。
正名是論證政權合法化的基礎。嬴政九歲回到秦國之後,就成為了太子異人的嫡子。這注定了他將來一定要繼承大統,成為秦王。因此,嬴政九歲之後應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為自己將來當秦王做好文化上的準備。關於這方面的直接史料,我們目前無從看到,但是,嬴政少子胡亥受業於趙高,趙高本人是一位文字學家,而且深通法典。從這一情況來看,嬴政九歲歸國之後接受的教育肯定不差。如果我們這個推斷不錯的話,受過良好教育的嬴政當然懂得正名的重要性。嬴政的〃議帝號〃就是要正名。先秦諸子歷來非常重視正名,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正名〃對維持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與有序,以及對老百姓的統治都有很大的意義。所以,嬴政統一天下後首先忙著為自己正名。
神化是樹立皇帝權威的必經之路。嬴政自稱〃皇帝〃,獨佔〃朕〃字,政令稱〃制書〃、〃詔書〃等,目的都是為了神化自己,透過這一系列的形式把自己和全體臣民嚴格區別開來,最大程度地把自己標榜得與眾不同,顯示出自己的獨一無二。這套神化造勢術,一方面源自韓非學說中的〃術〃和〃勢〃,另一方面則源自嬴政自己的政治需求。為了讓別人感覺自己的地位神聖不可侵犯,嬴政認為必須有一整套形式上的儀式作為神化自己的手段。
虹←橋←書←吧←。←
第18節:集權皇帝(3)
〃皇帝〃稱號本身就是在神化自己。〃皇〃是〃天人之總稱〃。嬴政不
要〃泰皇〃,但取〃皇〃,因為〃皇〃是尊貴之稱。〃帝〃是〃天號〃。
〃皇〃與〃帝〃合稱〃皇帝〃,神化的意義更為明顯。
聖化是樹立權威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嬴政廢王稱皇帝,確有〃稱成功,傳後世〃、展示並炫耀自己功德的一面,但是,嬴政更改稱號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聖化自己,使自己成為天下一切崇拜的集中代表。
神化、聖化自己的基礎是皇帝意識。
秦始皇是一個皇帝意識非常濃厚的帝王。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帝王心態。在秦始皇的〃皇帝〃稱謂中,還有一種隱性稱號,即 〃龍〃。〃龍〃在先秦是一種神物,也是民間對〃皇帝〃的一種通俗稱呼。秦朝的臣民稱秦始皇為〃祖龍〃,《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今年祖龍死〃一說,暗示秦始皇將死。秦始皇聽說之後,對〃祖龍〃一詞做了新的解釋:〃祖龍者,人之先也。〃這說明秦始皇預設〃祖龍〃指的就是他自己。
第二,壟斷心態。秦始皇壟斷心態極其強烈,在現實生活中獨斷乾坤。〃朕〃字在先秦是第一人稱的通稱,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到秦始皇之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