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六十五 當孔明遇上曹氏

解決難民的口糧,購置墾地的農具。又撥給膠縣港口的鄭成功一千萬銅幣,命他購買材料,修築港口,爭取早日完善青州水師的大本營。

一場危機有驚無險的度過,這三十萬石糧食足夠維持三個多月,到時候來自江東以及汝南的支援糧草就會陸續送到。再加上東萊的糧食沒有遭到破壞,進入八月後估計能收穫十幾萬石,用來緩解糧食危機,把局面支撐到明年開春。

青州的局勢總算讓劉辯放下了懸著的心,現在唯一牽掛的是諸葛兄弟,岳雲率隊去了七八天,為何到現在毫無音訊?左思右想,放心不下,又派出文鴦率領千餘騎分頭接應,爭取早日把諸葛兄弟接到劇縣。

錢糧交割完畢後,糜竺牽掛著下邳的產業,唯恐陶謙背後下黑手,第一時間辭別了天子。率領著私家兵向南而去。

夕陽西下,一條小河靜靜的流淌。

落日的餘暉灑在溪水上,顯得波光粼粼。

諸葛兄弟與兩名侍衛在溪邊駐馬。蹲在小溪邊捧起清澈的溪水清洗著臉上的塵土。一個個狼狽不堪的樣子,而四匹坐騎也累的口吐白沫,四肢不停的抽搐。

剛才的那一幕讓他們仍然心有餘悸,穿過蘭陵縣的時候遇上了一幫強賊,少說也有七八百人,呼嘯吶喊著要留下他們的馬匹和人頭。

幸好強賊大部分都是步行,而諸葛瑾等人馬快。一路上不停的鞭笞著坐騎,最終有驚無險的把強賊率在了身後。

“從襄陽到臨沂走了一千四百多里。一路平安無事,沒想到回了故土琅琊,卻遇上了強賊,看來家鄉有點不太歡迎我喲!”諸葛亮一邊用手帕擦拭著臉頰上的水珠。一邊自嘲道。

諸葛瑾卻一臉推崇的道:“我們這一路走的汝南、淮南兩地都是天子治下,武有嶽鵬舉鎮守,文有荀文若治理,自然海晏河清,路不拾遺!而琅琊是陶謙的治下,治安狀況自然不能與天子的治下同日而語!”

同行的侍衛中有一人也是琅琊人士,聽了諸葛兄弟的對話,插言道:“唉……本來琅琊已經被陛下收復,沒想到又被陶謙換了回來。真是讓人遺憾!”

“兄臺不必擔憂,亮相信這只是天子的權宜之計,不出三年。陶謙必滅!”諸葛亮整理了下凌亂的衣衫,自信滿滿的說道。

諸葛瑾舉目向東眺望,喃喃自語:“向前再走一百多里就是老家陽都了,再向北走三百里就是陛下所在的劇縣。不知道岳雲孤身一人帶著弟媳,能否安然無恙的抵達?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怎生向黃先生交代?”

“兄長勿憂。應祥兄弟雖然年幼,但力氣之大卻有點匪夷所思。再加上騎術嫻熟,恐怕一般的盜賊也奈何他不得,說不定此刻他們早就回到劇縣了!”

諸葛亮拍了拍兄長的肩膀,氣定神閒的說道。雖然比諸葛瑾年幼了六歲,但他的身高已經和這個哥哥在伯仲之間了。

就在這時,另外一名侍衛跺腳喊糟:“不好,剛才被山賊追的太急,竟然把裝著乾糧的行囊丟失了,真是該死!”

事已至此,再埋怨也是無益。

四人在河邊小憩了半個時辰,讓坐騎吃夠了草喝夠了水,方才翻身上馬。控轡徐行,冒著夜色尋找村落,希望能夠討口乾糧,不至於飢腸轆轆的過夜。

但讓人失望的是,一直向前走了十幾裡,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來,也沒有看到一戶人家。

失望之餘,另外的一名侍衛不停的抱怨吐槽,諸葛瑾雖然也是肚子餓的“咕咕”直叫,但也只好當起了和事佬,勸說道:“張兄臺也不是故意的,畢竟逃的倉促,趙兄臺勿怪!”

諸葛亮策馬走在前面,憑藉敏銳的視力發現前面不遠處有火光,不由得歡呼雀躍:“兩位不要吵了,前面似乎有火光,吾等過去討點吃的先應付一夜,明天再做計較不遲!”

四人策馬向前,趕了二里路程,逐漸的抵達了這片火光所在之處。

到了近前方才看清,原來這並不是一處村落,而是一個商隊臨時駐紮的營帳,二十多個帳篷在曠野裡相互接連,此刻正有二百多門客與主人一家的男女老幼在篝火堆前野炊。營帳旁邊停著二十多輛馬車,有數十名精壯正小心翼翼的看護。

看到諸葛瑾一行策馬而來,門客紛紛射出弓箭,大聲警告:“來者何人?若再敢向前靠近,弓箭無情!”

諸葛瑾在馬上拱手道:“不敢欺瞞,我等在路途上遇到了強賊,丟失了乾糧!一時找不到村落,故此斗膽乞討一口糧秣充飢,我等只有區區四人,絕無歹意!”

商隊的門客家丁紛紛舉起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