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昭還是那個郝昭,但河東卻不是陳倉,張遼與甘寧也不是諸葛亮,歷史不能再次重演。
歷史上郝昭之所以能夠以三千人據守陳倉,擋住了諸葛亮十萬大軍二十多天的進攻,原因無非有三。
其一,郝昭善守,並提前做好了準備,甲冑、羽箭、滾石、擂木準備的一應俱全,並在費耀、張郃的增援下成功的守住了陳倉關,導致諸葛亮以“糧盡”為名而退走。
其二,陳倉位於秦嶺腳下,依山而建,易守難攻,縱然漢軍多達十萬,但真正能夠同時投入進攻的也不過萬餘人。否則雙方兵力差距接近三十倍,光用人頭堆的話也能夠攻破陳倉。
其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諸葛亮這次攻打陳倉並沒有下定決心,在出兵之前接到了胞兄諸葛瑾的求援信,因為司馬懿、曹休率領的魏軍大舉進攻廬江、濡須一帶,諸葛亮意圖圍魏救趙,給盟軍東吳減輕壓力,所以才匆忙起兵進攻陳倉。
在出兵之前,諸葛亮就打定主意能打下陳倉便順手收入囊中,打不下來就圍魏救趙替東吳解圍,因此從一開始就沒有鐵了心攻打陳倉。
結果合肥之戰以東吳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陸遜的指揮下,周魴斷髮賺曹休,徐盛大顯身手,把曹休、賈逵爆的滿地找牙,損兵折將狼狽敗走。
比起東吳的大獲全勝來,諸葛亮遇上了郝昭這塊難啃的骨頭,司馬懿又派遣了張郃、王雙提兵來援,因此諸葛亮只能詐稱“糧盡”退走,並在撤退的路上斬了曹魏大將王雙,挽回了一些顏面。
而如今郝昭據守的河東郡治所安邑城與陳倉卻是有著天壤之別,城池坐落在盆地之中,周遭地形平坦,面積廣袤,最適合大兵團作戰,別說五萬人,就是再來十萬人、二十萬人,也有足夠的空間投入戰鬥,從四面八方圍攻安邑城。
“殺啊,先登城池者賞黃金十兩,官升三級!”張遼在城下策馬舞刀來回馳騁,大聲指揮將士們攻城。
安邑城四面城牆大約二十里左右,平均下來每面城牆的長度大約五里左右,而城裡的守軍只有五千人,還要留下部分人在城裡巡邏,嚴防內應,因此平均下來每面城牆上只有不到一千二的守軍。
一千二百人的守軍分佈在兩千五百米的城牆上,差不多兩米一名士兵,防守起來可謂稀稀拉拉,根本無法對城下的漢軍形成有效的震懾。射出的弩箭零零碎碎,砸下的滾石也是寥寥無幾,更是讓漢軍可以毫無顧忌的攻城。
反觀城下的漢軍多達五萬,而張遼、甘寧又採取集中兵力猛攻一面城牆的策略,分別只派了五千人攻打北門和東門,而各自統率了兩萬人馬猛攻西門和南門。
城牆上殺聲大作,箭雨紛飛,城下顰鼓動地,號角嗚咽,數不清的漢軍猶如過江之鯽般湧向城牆腳下,頭頂著盾牌,肩上扛著雲梯,吶喊咆哮著朝安邑城發起了驚濤拍岸般的攻勢。
“給我狠狠地射!”
張遼策馬馳騁,大聲喝令弓弩手亂箭齊發,用火力壓制城牆上的魏軍,掩護攻城的將士,儘可能的減少本方的傷亡。
南城牆腳下的兩萬漢軍之中專業弓兵接近五千,得了張遼一聲令下,一個個彎弓搭箭,拉得弓弦如同滿月,朝城牆上射出一波又一波箭雨。
“嗖嗖嗖……”
一時間,箭如雨下,飛蝗般從天而降,射的城牆上的魏軍叫苦不堪,奈何本方兵微將寡,不要說壓制城下的漢軍弓兵,甚至無法給扛著雲梯的漢軍造成像樣的殺傷。
這讓攻城的漢軍肆無忌憚,衝鋒吶喊聲中夾雜著暢快淋漓的大笑,腳下踩踏的塵土飛揚,很快就逼近了城牆,把一架又一架雲梯靠在城牆上,將橢圓形的盾牌抗在頭頂,奮勇向上攀登。
十幾架霹靂車發出“吱呀呀”的聲音,緩緩靠近護城河,將一塊又一塊岩石投擲出去,帶著呼嘯的風聲飛上城頭,砸的城牆上的守軍叫苦連天,慘叫聲此起彼伏,被巨石砸的骨骼斷裂,腦漿迸流者不計其數。
一個時辰的互射下來,南城牆和西城牆上的魏軍非但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城下密集的箭雨以及霹靂車射死射傷了一千餘人,導致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防守更是顧此失彼,漏洞百出。
甘寧左手舉著盾牌,右手提著單刃戟,披堅執銳,身先士卒,順著雲梯一直攀登到頂部,縱身一躍,第一個飛上了城頭。
“不知死活的叛卒,還敢負隅頑抗?”甘寧短戟飛舞,連續砍翻數名守軍,衝開一片空曠地帶,掩護身後的將士登城,“識時務者放下武器,束手就擒,饒爾等不死!”
緊隨著甘寧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