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暴行激怒了羅成與白馬義從,不顧收兵的號令,繼續向西北方向窮追而去。
羅貫中在城頭上見了又氣又急,跺腳嘆息道:“唉……我這個兄弟真是太意氣用事了,身為三軍主將應該以大局為重,怎能輕易就中了胡人的誘敵之計?此去追趕必有埋伏,請主公速速派兵接應!”
公孫瓚也是憂心忡忡,不僅僅因為羅成是他的女婿,而且白馬義從也是他手底下的王牌軍,萬一有個閃失,就相當於斷了公孫瓚一條臂膀。當即拔劍在手,就要點起人馬出城支援羅成。
“先生此言差矣,大丈夫就應該快意恩仇,眼看著胡虜屠殺我同胞,豈能不怒髮衝冠?縱然戰死沙場,亦是死得其所!”冉閔卻對羅成的行為讚賞有加,向公孫瓚請戰道,“何勞伯圭兄親自出戰,請兄長撥給我一萬人馬,出城支援賢婿去!”
公孫瓚大喜過望,撫須道:“有冉兄弟出戰,小婿與我的白馬義從必然會安然無恙的歸來!”
當即撥給冉閔一萬五千馬步混合騎兵,讓冉閔火速率部向北支援羅成,免得孤軍深入中了匈奴騎兵的埋伏。
此刻薊縣四門亂糟糟一片,在外面收割稻穀的百姓潮水般退向薊縣,一個個爭先恐後,自相擁擠,幸虧田豫率兵維持秩序,才不至於造成重大傷亡。唯恐敵人隨後掩殺,公孫範、公孫續叔侄率領兩萬士卒登上城頭。彎弓搭箭,準備好滾石擂木,嚴陣以待。
馬蹄聲隆隆。冉閔率軍出了薊縣北門,沿著羅成進兵的足跡追趕去了。
冉閔剛走,張燕就來求見公孫瓚:“將軍,匈奴騎兵勢大,只怕羅成將軍與冉閔不支,末將願率本部出城接應。”
自從四年前冉閔鵲巢鳩佔,接替張牛角成了黑山軍大頭目之後。張燕不願意寄人籬下,率領本部萬餘人來投奔公孫瓚。沒想到山不轉水轉。沒過幾年公孫瓚竟然與冉閔成了盟友,這讓張燕很是鬱悶,更沒想到的是冉閔兵敗之後竟然來到薊縣成了公孫瓚的座上賓,這更讓張燕不滿。有冉閔在場的場合一直儘量避免參見。
公孫瓚也知道張燕與冉閔有嫌隙,沒想到此刻張燕竟然摒棄前嫌,主動請纓,撫須大笑:“哈哈……太好了,飛燕將軍肯捐棄前嫌,與冉兄弟並肩作戰,實在是薊縣百姓之福,若如此,薊縣必然固若金湯<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為了大漢的百姓。張燕豈能因私廢公?”張燕拍著胸膛說的慷慨激昂。
羅貫中悄悄對公孫瓚道:“我看褚飛燕這是打算率部離開,只是沒找到機會與藉口,又怕遭到將軍的追殺。所以一直委曲求全。如今匈奴、鮮卑、李唐大軍壓境,張燕知道將軍你不敢追趕,故此找個藉口率兵離開,出城之後必然再不歸來。”
“張燕乃是重義氣之人,先生休要冤枉好人!”公孫瓚輕斥一聲羅貫中,讓他說話注意分寸。休要惹得張燕心中起了芥蒂。
張燕翻身上馬,率領本部一萬一千黑山軍舊部出了薊縣向北走了十五里。來到一處岔路口,大刀一揮,下令道:“公孫瓚已是窮途末路,又與冉閔同流合汙,我等不可再為之賣命。由此向西走三十里,穿過一條山路再向南進軍,走三百里之後便是太行山,咱們再去茫茫太行中落草為寇好了!”
這些黑山軍都是張燕的死忠,況且過慣了打家劫舍的生活,對於軍紀嚴明的制度很是牴觸。再加上薊縣處在各大勢力的包圍之中,隨時有被攻破的可能,因此這萬餘黑山軍對張燕的提議一呼百應,掉頭向西跟著張燕奔太行山落草為寇去了。
訊息傳進薊縣,公孫瓚扼腕嘆息,追悔莫及,對羅貫中道:“悔不聽先生之言,被張燕這廝跑了!”
“主公也勿要憂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既然褚飛燕起了異心,留在薊縣城內說不定是個隱患。”羅貫中換了一個角度安慰公孫瓚,同時下令關閉四門,命田豫、鄒丹率領城外的兩萬人馬向北支援羅成冉閔。
數萬戰馬在曠野上馳騁,捲起來的黃沙遮蔽了天空,使得蒼穹灰濛濛一片。
羅成率領著七千多白馬義從一路窮追不捨,向北追了兩個時辰,狂趕出了將近百十里地,眼看著匈奴騎兵的速度越來越慢,俱都精神為之一振,奮力催馬追趕:“胡狗休走,下馬受死!”
前面有座小山坡,哲別的部隊剛剛過去,忽然一通鼓響,拖雷率領一支騎兵殺了出來,一字排開,截住了羅成率領的白馬義從。
“哈哈……無謀漢將,中了本王的伏兵之計了!”拖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