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叫道:“小哥,請問王逢源先生是在前面崇望裡住嗎?”
牧童放下橫笛,答道:“你是問大先生嗎?不錯,可這會兒他不一定在家。”
“能領我們去看看嗎?”
“那有什麼不能的!你們跟我來。”說著一扯牛繩,掉轉頭就朝村裡走去。
安石點點頭,與氓兒跟著牧童走了。
沿著小渠走去,前面是一方池塘,池塘四周栽著合抱的垂柳,水面上新鋪著幾片月牙兒似的藕葉。池塘對面是一方淨地,圍著幾株桑樹,淨地後面才是牆白瓦青的房舍。一切都那麼簡樸、寧靜,一塵不染。
牧童將牛拴在柳陰下,將安石他們領到屋外,才朝門裡喊道:“王老爹,有人來找大先生呢!”
屋裡迎出一個老人,一把銀鬚,腰板硬朗,沉穩而又安詳,一揖到底,將安石迎進屋裡,回頭才吩咐牧童:“三兒,翠鳥已經有了,晚上你過來拿吧!”
三兒高興得聲音都發顫了:“真的,太好了!謝謝老爹!我還要去放牛,晚上見吧。”
等氓兒趕出來道謝,三兒已經走出兩丈開外,氓兒只好遠遠地道一聲“謝謝”了。
逢源果然不在家。王老爹抱歉道:“咱們少爺是隻沒頭蟹,長這麼大隻會兩件事:一是讀書,二是漫遊四方,從來沒個準頭兒。這回,出去又七八天了,連個信兒也沒有,真是抱歉得很!官爺要是有事,不妨丟個信兒下來,等少爺回來,老僕再稟報他。”
說著請安石坐下,自己恭恭敬敬站在一邊。一個與氓兒一般大小的僮僕送上茶來,老爹接過,親自捧給安石,又吩咐那小子領著氓兒另去廂房喝茶了。
安石接過茶,道:“下官只是仰慕先生的人品才華,特意前來拜望,事倒是沒什麼事情。”
老爹聽了,又一叉手,道:“承蒙官爺看重,小老兒先替咱們少爺謝過了!”
安石也站起來,叉手還了禮,心下越發敬重逢源了:老家人都有這樣的風度,主人更是不問可知了!抬眼打量一下廳堂,四面粉牆,當中是高克明一幅七八尺長的潑墨山水,雲嶂霧溼,氣象萬千;其餘三面,則掛著幾幅山水、人物立軸。一幅石恪的《竹林七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