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主義者。毛澤東最終追隨了列寧的模式,試圖建立起一個清除資本主義、並比蘇聯更為先進的新國家。當然,他最偉大的成就仍在於他使中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恢復了作為整體的民族尊嚴。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關係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色彩,生活在巨人影響之中的周恩來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遺產就是,提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

毛澤東與周恩來(1)

“鬥爭延續二三百年是可能的。”

在戰術家蔣介石去世時,戰略家毛澤東逐漸意識到文化革命的偉大戰略正在面臨破產。在這一年年底接見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女兒與女婿時,對他對所熱衷的青年革命運動表示出某種深切的失望:“年輕人軟弱,必須提醒他們要鬥爭,……黨內有鬥爭,階級之間會有鬥爭,肯定沒有東西能離開鬥爭。……鬥爭延續二三百年是可能的。”儘管在所有的公開場所,這位已被膜拜成神的毛主席總是是以那幾張著名的、面帶微笑的、永不衰老的照片示人,但朱麗葉·艾森豪威爾卻目睹了這樣的一個老人:“一個疲勞的人轉過身去,吃力地與護士說話,然後被帶走,重新一個人獨處”,而他的聲音“刺耳、單調、吃力”。幾個月前,德國總理施密特發現了晚年的毛澤東的類似沮喪感,他抱怨說沒人聽他的,更糟糕的是他成為了一個坐下來或站起來都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但即使如此,在8月13日與北大教師蘆狄的談話中,82歲的毛澤東仍舊保持了他作為當代中國最偉大的文學批評家的地位,他再次批判了《水滸》中的投降主義傾向,這段談話很快就變成了江青攻擊周恩來與*的新武器。

自1974年以來,周恩來的病情日益加重,儘管他堅持會見國外政要,但不再能像過去一樣一談幾個小時了。1975年1月13日召開的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周恩來最後一次公開亮相,代表們對於總理表示了莫大的尊敬,在主席臺上他依舊目光炯然,只有他身邊的人才知道他的手經常顫抖得連糖紙都剝不開。在這10年來第一次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上,除了仍舊極富技巧地遵循了毛澤東“抓好革命,才能抓好生產”的口號以外,周恩來還設立了他最重要的政治遺囑:“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他在少年時代曾寫下“為中國崛起而讀書”,而振興中華的夢想普遍影響了他那一代革命者,不管他們效忠於何種主義,加入了國民黨還是共產黨,但其中似乎只有周恩來保持了目標的一致性與清晰感:在技術與實用層面推進中國的進步。而本屆大會選舉了復出的*作為第一副總理,來實施周恩來的志向。在*的女兒毛毛的記述中,自從在法國留學起,比周恩來小6歲的*就將前者視作兄長,而他們精神氣質的傳承關係似乎從法國就開始了,他們是真正的經驗主義者與實用主義者。

即使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友誼都顯得別具一格。偉大的戰友與夥伴並非罕見,令共產主義信仰者津津樂道的*與恩格斯即是一例,但是他們造成了觀念上的巨大革命,卻並未直接參與領導革命,而二人的合作關係除了共同的志趣,很大程度卻源自於經濟問題。

除了革命精神,毛澤東與周恩來的關係仍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就連“四人幫”也將周恩來批判為儒家的繼承人。他們二人從不是親切的朋友,卻又超越了正常的同事關係,埃德加·斯諾將他們描繪成一種共生關係,而一位法國人則發現在與毛的一次會面中,坐在毛身旁的周翻看著一份報紙,這個法國人評論說:“想一想什麼人敢在戴高樂身邊讀報紙。”而尼克松則多少流露出對週一直所處第二地位的惋惜,他將周恩來歸於這樣一個行列,“他們雖是大國的大人物,但卻生活在巨人的影響之中:例如周恩來,他總是小心謹慎地讓舞臺上的聚光燈照射在毛的身上”。在尼克松心目中,毛澤東、周恩來與蔣介石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三位”,他甚至為他們列出了排名。而基辛格則更為肯定地說,周是他見過的兩三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但他並未提及毛。

毛澤東與周恩來(2)

周恩來:明星氣質的職業革命家

對於外來的觀察者而言,周恩來的兩種角色給予了他們深刻的印象。他首先是一名偉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風度與機智談吐在第一印象時就令人難以忘懷。在1943年對蔣介石政府失望透頂的費正清很容易對重慶的“周公館”興趣昂然,他的觀感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他這樣描述45歲的共產黨駐重慶代表:“周恩來作為領袖人物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