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都在躍躍欲試一統中原的周、齊而言,強大的突厥是不可或缺的幫手。雙方都極力拉攏突厥,和親則是與突厥結盟的最好方式。
當時的形勢是這樣的,北齊在幾位暴君的折騰下日漸衰落。北周雖積極搞統一,但政局不穩,權臣宇文護短短几年內換了三個皇帝。新繼位的宇文邕剛十八歲,一面小心提防宇文護,一面實施統一大業,實在是力不從心,與突厥和親無疑可以減輕統一的壓力。
於是,宇文邕即位不久,再一次向突厥求婚。之前宇文邕的老爸宇文泰曾向突厥木扞可汗俟斤求婚,俟斤一開始答應嫁女於宇文泰,不久又反悔,宇文泰也很快病故,首次求婚不了了之。這位突厥公主真幸運,要真的嫁給了老頭子宇文泰,還不得早早守寡?這第二次求婚,年輕的宇文邕志在必得,表現得很有誠意,不斷派使節呈上大量貢品向可汗求婚,陳說突厥宇北周聯姻的好處。一而再再而三,心猿意馬的木扞可汗也架不住那麼多人的遊說,便答應將自己另一個十歲的女兒嫁給宇文邕。本來是做好持久戰準備的,沒想到木扞可汗答應得這麼痛快,宇文邕只需要虛位以待將給自己帶來一筆不菲政治財富的小女孩阿史那氏了。
宇文邕沒高興多久就被一盆冷水潑了個透心涼,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盼星星盼月亮等了八年才娶到阿史那氏。木扞可汗向來在周、齊之間搖擺不定,這個野蠻人太貪心,總是妄想從周、齊兩國都獲利,被齊人暗中挑撥就斷然悔婚。宇文邕很有耐心,仍然繼續派使團求婚,在利益的驅使下,木扞可汗再一次答應下來婚事。
保定五年,23歲的宇文邕派出了一個盛大的迎親使團迎接準皇后—15歲的阿史那氏。齊人慌了神,又跑到木扞可汗面前大行挑撥之事,木扞可汗真是不要臉,第三次拉下臉皮悔婚,準備把女兒嫁給北齊後主高緯。北周使臣非常著急,屢次懇求木扞可汗遵守原來的約定,可汗執迷不悟,就是不聽。北周使團一行人馬尷尬地留在突厥,整日唉聲嘆氣,不知所措。
偏偏這使草原上又是打雷有是大風,突厥人的穹廬損毀大半。天災降臨,可汗又驚又怕,以為自己三番五次的無恥悔婚遭到了天譴,於是不再猶豫,備好儀仗立刻送走了女兒。這是木扞可汗在整個和親過程中唯一痛快的一次。
這一場迎親耗費了四年光陰,阿史那氏到達北周都城時已經19歲了,在那個年代算是老姑娘了。八年的求婚歷程,無數次的出爾反爾,阿史那氏的婚姻堪與跨度長達二十年的葉赫老女相媲美。
直到阿史那氏車騎駛入北周國境,宇文邕才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娶到手了!27歲的宇文邕親自出城迎接阿史那氏,以表示對皇后的尊敬。
史書載阿史那氏“有姿貌,善容止,帝深敬禮焉”。她的容貌和舉止我是持保留意見的,想象不出一個突厥女子能有多美麗。不過宇文邕對其“深敬禮焉”我可是百分百相信:禮數自不必說,這“敬”除敬重外,恐怕更多地是敬而遠之。
宇文邕與阿史那氏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宇文邕一點也不喜歡阿史那氏,我想這不完全是阿史那氏的問題,問題主要出在宇文邕身上,估計他一見皇后就想起她那貪得無厭的無恥老爸,心裡實在不爽。他對阿史那氏的冷落實在太過明顯,連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都看了出來。這個早慧的小丫頭竇氏是宇文邕最疼愛的外甥女,自幼養育宮中,她偷偷對舅舅說:“國家還沒有安定太平,正需聯合突厥平定中原,您可得對皇后好一點阿。”宇文邕不禁感嘆外甥女的聰慧,從此改變了對皇后的態度,漸漸增加了對皇后的寵幸,雖然心裡勉強得很。這個心思伶俐的小女孩竇氏後來嫁給了唐高祖李淵,生下李世民兄弟,被尊為太穆皇后。
阿史那氏和宇文邕一起生活了九年,始終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九年的滋味很不好受,她一直在默默忍受著丈夫的冷暴力,度日如年。阿史那氏28歲那年,36歲的宇文邕去世,她的丈夫成為一統中原、赫赫有名的周武帝,可這跟她有什麼關係,她只是個慢慢等死的深宮怨婦而已。新即位的宇文贇—她名義上的兒子已經20歲了,他尊阿史那氏為皇太后。之後精力旺盛、創意無窮的宇文贇變著法兒給這位寡婦改尊號,又是天元皇太后又是天元上皇太后,很沒有意義。兩年後宇文贇把自己折騰死了,三十歲的阿史那氏成為了太皇太后,名義上的孫子宇文闡八歲。
不到一年,宇文闡被名義上的外公楊堅廢掉,皇宮中住進了新得勢的女人們,阿史那氏和北周後宮淒涼地離開了皇宮。因為周武帝皇后的身份,阿史那氏得到了一定地禮遇。其餘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