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旅長這邊,得到了老溝兵工廠的大力支援,迅速的把武器裝備給升級換代了一把。以前還覺得不錯的捷克式輕機槍,現在有了班用機槍,就覺得不怎麼好用了。嗯,重了壓手不說,彈匣裡面的子彈也少,後坐力也大,不如咱們自己造的班用機槍合用。
於是,三個主力團當中,挑選了100個戰鬥班,直接給換成了班用機槍。100個班是個什麼比例呢?三個團也就才277個戰鬥班而已,這都佔比超過三成了。嗯,不要在意為啥三三編制的三個團,會有277個戰鬥班這樣的問題,哪個團沒個偵察連了還?
其實新七旅之前就得到了不少班用機槍的下發,只是並沒有做到每個班都有就是了。為啥班用機槍的數量是100挺?就是因為張部長把小本本掏出來看了一眼,計算了一下新七旅的裝備數量,就下發了100挺班用機槍。如此一來,整個新七旅的班用機槍,全都是啟拉利輕機槍了。
用6.5mm口徑的啟拉利為戰鬥班的班用機槍,現在已經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這個槍本身要輕,6.5mm子彈的後坐力也要小很多,更容易讓機槍手掌控機槍的射擊狀態。還有就是更換槍管的速度也不慢,彈匣裡面30發子彈,壓制射擊的火力持續時間也長。
班用機槍解決了,然後就是6.5口徑的新八一式馬步槍,也根據需求給三個主力團的戰鬥班給分了下去。分配的標準是七旅長定的,就是儘量讓一個班的彈藥口徑做到統一。嗯,老兵、槍法好的班級骨幹,用繳獲的三八大蓋,新兵就用新的八一式馬步槍。
好吧,雖然工藝有所提升,槍管鋼也有了更好的材質,可是兵工廠的八一式馬步槍的有效射擊精度距離,就一直沒有超過300米。
雖然300米這個數值,很多好槍手都難以做到精準的狙殺,但是差距就是差距,跟鬼子的三八大蓋比不了。嗯,老兵用三八大蓋,刺刀換成加長的三稜刺,拼刺刀的時候也更加沾光,戰鬥力也是無形的提升。而且,之前新七旅還從老溝兵工廠這邊得到了大量的霰彈槍,這個也在各班列裝。
沒見到每個班的副班長,帶的子彈要比別的戰士少10發麼。就因為他的背後有一支霰彈槍揹著,裡面有7發霰彈。
就這一支霰彈槍的裝備,可是讓新七旅在之前的戰鬥中佔了大便宜呢。嗯,某次戰鬥中,一個連的戰士跟鬼子在村子裡打了場突圍戰,結果就是這些霰彈槍,砰砰砰的把鬼子的拼刺隊形給打亂了,然後大家上去就是一通刺刀見紅結束戰鬥的。
班用機槍下發,然後每個班的擲彈筒兵,也得到了大量的擲彈筒榴彈的補充,讓他們可以在戰鬥中多開那麼十幾炮。
擲彈筒組帶走了足夠多的榴彈,普通的戰士們背後也是背滿了的手榴彈,這個是咱們的常規重武器,必須多帶。看樣子,一個戰士背後至少有8個手榴彈,最多的得有十幾個。就這樣也沒有發完,旅部還存留了一大部分,只能留下來為備戰儲備。
接下來就是給每個排的霰彈炮組換裝新的霰彈炮。所謂的新的霰彈炮,就是增加了排著5發炮彈的一個彈排,前面還有護盾的那一款。這樣的霰彈炮,炮手安全不說,轟完一炮,拉開炮閂,退出彈殼,隨手一拍就把新的炮彈拍進炮膛。
而根據386旅跟眾多的用這款霰彈炮的戰鬥單位反應,基本上一次伏擊戰,一個彈排的5發炮彈都打不完就能結束戰鬥。當然,如果敵人多,打完五發,基本上也就是上去刺刀見紅了。
好吧,胡長義其實對於當初搞出這個彈排結構的那位軍工人還是很滿意的。他沒有機會親臨戰場,可是想象一下:一門炮守在高處,下面是鬼子的行軍隊伍,然後轟轟的開炮,基本上間隔兩秒鐘就能轟出一片死亡彈幕……這誰頂的住啊。
於是,這種霰彈炮,就在部隊中開始逐步的替換原先的那些老炮。老炮替換下來,要麼給當地的民兵游擊隊用,要麼返廠改裝一下。總之,這種以老掉牙的大抬槍為藍本,被胡長義跟眾多的軍工人員逐步研究改進的霰彈炮,已經是主力部隊必不可少的一個近戰武器跟伏擊利器。
嗯,嚴格說起來,這個霰彈炮,更像是一個人為操控的,射程更遠的定向雷。雖然醜了點,還有些四不像的意思,但是能殺鬼子就是好武器麼。
新七旅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完成最終的換裝過程。換裝結束後,就是適應訓練,讓戰士們適應自己的新武器跟新的戰法,這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進一步提高戰鬥力。好訊息是,現在小鬼子根本就沒工夫或者沒有能力出來跟八路打,八路這邊有時